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15)

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15)

结束语

经过仔细考察和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俞著使用的所谓“东方社会”和“东方社会理论”等等概念,以及一些重要论点,是与事实有出入的,有些是强加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他们的后继者们的。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使用过“东方社会”这种规范化的概念;而他们曾经考察过的“东方”以及相关概念(例如“东方天国”),和俞著所说的“东方社会”没有关系,也没有为俞著的“东方社会理论”提供任何所需要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考察过俄国公社的性质、特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出过“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但不是作为“东方社会”这样的问题来考察的,而是作为有别于西欧的个别特殊形态和可能的发展道路来考察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俄国公社得出的看法和设想,根本不适合于诸如中国这样的其他“东方”国家或亚洲国家。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和斯大林确实很关注位于苏联东面的“东方国家”、整个亚洲乃至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形势、性质和前途问题,这和俞著考察的主题是一致的。但是,一方面,他们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东方”是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有些重要论点(不管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涉及的是整个世界,并不构成所谓“东方社会理论”。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认为是对苏联传统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和变革;从理论上讲,是后发展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走上特殊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但把这些理论(经验和教训)纳入俞著设计“东方社会理论体系”的框架之中,也未免牵强。总之,把现代社会划分为“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把发展道路区分为“东方道路”和“西方道路”,是根本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看到,俞著把涵义不同的“东方”概念混为一谈,把范围和内涵都不同、缺乏内在联系的“东方”问题,以及所有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装在一个主观设计的筐子里,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后继人关于落后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半文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的不同论述拼接起来,随心所欲地编织成一个所谓“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在这里,俞著一方面混淆了不同的“东方”概念,有望文生义和牵强附会之嫌;另一方面,又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问题的论述断章取义和为我所用,把一些已经被事实所否定的设想运用于所有所谓“东方国家”。这在学术上是很不严谨和科学的。就内容和观点而言,俞著在“一脉相承”(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东方学)”的名义下,不加甄别地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创立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那些既不符合唯物史观又经不起实践检验的非科学成分,而对苏东剧变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严重后果却未作出理论上的科学说明,而是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会有的“曲折性”加以回避和掩饰。可见,所谓“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科学总结,而是从自己的认识和从某种需要出发“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要害在于,力图为违背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跨越论”提供理论支撑。然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决不能跨越必经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的三大划时代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都有其独立的理论意义,是不能用所谓“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来概括的。

注释:

[1]《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认为,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问题上,东方落后国家与西方先进国家不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有一条重要结论:“东方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参考文献:

[1]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选集:第4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列宁选集:第2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陈文通,中共中央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