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自我(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自我(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样与中华民族这样的思想传统、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比如,传播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概念术语,一开始就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来翻译和诠释的,这种情况早在佛教中国化的时候就曾出现过。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阶段,佛典的翻译、传播主要采用“格义”的方法,即运用中国传统的义理来解释佛教的道理,进行文化符号的转换,最终实现了佛教的本土化。有学者就指出,“中国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承的高势位文化,历史上在与境内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多是用译词解读外来文明,并通过这种意译的方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把它转化为自己文化中的有机部分”[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文本的翻译、术语的转译无疑也是首要的事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概念术语,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是意译多于音译,“译词”多于“借词”,而且中国共产党人还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现实需要创造出了许多新术语、新概念。当然,马克思主义最初的一些概念术语是从日本学者那里直接引进的,而这些日本学者也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所以在翻译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时就不可避免地利用儒家文化的思想资源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因为同属儒家文化圈,中国人在文化心理上就很自然地接受了日本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术语、概念的翻译,其中有很多术语一直沿用至今,比如阶级、革命、人民、解放、社会主义等[2]105-247。总之,中国知识分子凭借自己民族的思想文化资源,顺利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国的转换。

当然,对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引进、翻译,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这本身也说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而且这还影响了他们优先选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这样看来,中国人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特点,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民本思想及修身观念、伦理品格等思想文化传统,都被融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基础,也是中国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心理动力。具体说来,中国知识分子能够很快接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在于之前西方思想理论的引入,特别是进化论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前提;另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接引马克思主义。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基本上都是儒生出身,儒学的无神论、唯物论、实用理性精神和非宗教的传统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接引西方科学、进而毫无障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动力”[3]。

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文化底蕴,就有什么样的意识、理想和追求。从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来看,中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地包容、融摄其他文化。在接受、传播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中国人势必也要走一条本土化、民族化的道路。中国人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已经蕴含着某种文化自觉、精神自觉。而中国人之所以能有这样一种中国化的诉求,主要还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以及由此所生发出来的思想自我。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世界各国与各民族的具体化历程蕴涵着丰富的经验教训。其中,苏联及其“苏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更值得我们认真地反思。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通俗化,但又导致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化、程式化甚至教条化理解的倾向。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所导致的教条主义的盛行和哲学为政治服务体制的进一步畸形的发展和确立”[4]293。也就是说,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助长了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以及高度集权的体制。而且事实也证明,这种教条化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苏联后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支持,也没有对苏联当时的实践、现实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关照。尽管苏联也曾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最终还是陨落了。对于苏联的解体,学者们曾经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缺乏生机造成的;也有人强调苏联解体源于民众对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自下而上的反对;还有人认为苏联解体不是源于与经济崩溃一道而来的群众暴动,而是源于其自身的统治精英——党—国精英对个人利益的追逐,是“来自上层的革命”导致了苏联的解体[5]3-8。从各自的视角来看,这些观点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但如果我们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则可以认为苏联的解体与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有一定关联。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只是被“用”于苏联,并没有“化”入苏联,并没有和苏联自身的文化传统、现实问题形成真实的互动,实现对整个苏联社会有效而持久的整合。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在苏联,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融入本国实际,还没有和俄罗斯的文化真正结合起来,更没有获得俄罗斯人的自觉理解,没有完全实现俄罗斯人的自我意识。总之,面对马克思主义,俄罗斯人没有确立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自我。相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问题上,真正获得了属于我们民族的思想自我,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以及自觉地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