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官员体验看病难:医院的“病”谁来治?(3)

【案例】官员体验看病难:医院的“病”谁来治?(3)

不过,这种活动肯定不会长久,因为“看一次病”换位体验活动也不过是一次“暑假作业”而已,一旦作业完成,相信再没有官员主动以普通患者身份走进医院。

所以,官员进医院看病应该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如此,就要剥离附着在官员身上的各种医疗特权,取消各种超标的医疗待遇,与普通群众一样,有了病只能亲自去医院就医,感受看病难看病贵等等问题。这样做从情理上也说得过去,一是法律赋予公民平等的权利,老百姓看病没有任何特权,官员有什么理由享受这种特权?二是官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公仆”,“仆人”哪有比“主人”享受更高待遇的道理?

实际上,普通百姓看病难不只是表现在“三长一短”,还有治病没钱、被黑被骗、索要红包等等方面,这些弊端是官员们一次两次体验活动体会不到的,只有像普通患者那样,经常到医院就医才能体会得到。

这些年,人们普遍感到的买房难、看病难,可是官员们常常成了局外人,原因就是他们享有各种特权而体会不到,这也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因此,剥离官员特权,让他们与民众同甘共苦,才能体会百姓的难处,对于今后政策的制定,才会起到指导作用,否则,面对百姓发出的“看病难”的呼声,官员们会“何不食肉糜”似地问:看病何难之有啊?

体验看病难后官员得想想“良方”

在广州这样的地方看病难,对普通市民来说应该算得上是常识,是生活须知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对于卫生厅的某些官员来说,可能是需要暗中体验才能深切感受的。当然,如今这世道这文化,官员能微服私访就算不错了。

也许在一些自以为深谙世道的人看来,这不过是无数“形式主义”中的一次——要不怎么就“看一次病”,而不是终身像普通人那样去看病呢?这种怀疑未必公允,且放下不说,就这一次,还真有效果。一些官员在体验中深深体会到看病难“超出想象”,并总结了很多口诀之类的东西,还提出51条修改意见等等……不过,我觉得最生动的还是,折腾了几个小时,最后被医生三五分钟就给打发走这样的场景。

这些体验所得,相信市民们再也熟悉不过。“等候两小时,三分钟被打发”,这也是很多患者共有的遭遇。这么说,不是说所有的医生态度都不好,也不能说所有的医生都为了钱。就我个人的感受,态度不错的医生似乎比态度很差的医生还是要多一些,有时还碰到态度非常好的医生——但这不能否认,从整体看,普通人到医院看病真的是一次“委屈之旅”。

官员们的体验,也许来得很直观,可以看出一些医生态度之恶劣、病人之艰辛,但这只是表象。况且话说回来,中国哪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高尚呢?政府部门的公仆?律师?教师?记者?……几乎是你能问出多少问号,就能得到多少个否定的回答。

表象背后,实际上是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的不合理。乍一听,好像“体验方知其中苦”显得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如果在制定政策和设计相关制度时,真正考虑到“为病人服务”,辅之以公开、公正的程序,并摒除集团利益和权势者的私心,或者让其公开,让人们公开参与讨论修改,那么这样设计出来的制度,即便不完善,问题也不会很多。须知,要想知道农民生活,原本不必上山下乡;要想知道底层疾苦,并非一定需要微服私访——让人们自己站起来说就行了。

相反,倘若忽略病人的尊严和资源投入的公平性,普通市民又难以参与制度设计,这样的医疗体制,问题应该不少,而且有时候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发现。其实,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心希望,在未来的医疗制度设计、医院制度设计、医保改革政策制定时,真正能从方便病人、方便百姓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制度长期执行下去,相信看病难会有所缓解,医患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到那时,也许就不需要官员暗中体验了。

能否请百姓“扮领导” 体验“看病易”

“如果我不是副厅长,看病难不难?一定是难的。”今年7月,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东省卫生厅要求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患者身份,从首道程序开始,看一次病或办一次事。时隔一个多月,在近日“看一次病”换位体验活动座谈会上,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如是说。

真是“不扮不知道,一扮全看到”,参与体验活动的广东省卫生厅处级以上干部代表纷纷“爆料”:一家大医院心电图室的接诊医生对病人大呼小叫,从中透出了部分医务人员“病人不需要有尊严”的强势地位;有的从排队到离开花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医生看病时间却不足3分钟;更有人在某三级医院体验发现,80份处方中不合格的占了近四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