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

河北: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

具有科学决策能力,是执政党和现代社会对领导者、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做到科学决策,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是决策行为的重要导向。领导者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受政绩观的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施政方式和决策行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想当“太平官”者,往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绕着矛盾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者,往往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惯于强迫命令,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难以实现的“超常规、跨越式”工作要求;心浮气躁、追名逐利、急于升迁者,则习惯虚张声势,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大搞形象工程,追求轰动效应、数字政绩。实践证明,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决策就容易出偏差,科学发展观就难以得到落实。

搞好调查研究

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增长才干的重要方法,转变作风的重要手段,做到实事求是的重要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不应该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既复杂又敏感的新阶段,政务透明、信息公开的趋势正在加速,科学决策的呼声日益强烈。然而在实践中,经验决策、盲目决策、违法决策、个人独断的决策行为仍屡见不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隐患。一些地方污染型项目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抗议而流产夭折,一些投入巨资打造的“形象工程”因实际效果太差而广遭诟病,一些脱离实际与民争利的盲目决策引发社会不满,酿成群体性事件,一些既不了解实情,也不作评估论证,头脑发热、拍拍胸脯就说了算的即兴决策带来的后遗症,等等,无不反复警示领导者:应敬畏决策权,善用决策权,不搞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贸然拍板。

充分发扬民主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行为的核心和内在要求,也是有效防止决策失误的好药方。是否具备民主作风,体现领导者的素质、水平和境界,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尤其是允许提出质疑,听得进不同意见,才能成为明白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决策。不可忽视的是,在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中,民主不足、集中草率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观主义色彩浓厚,刚愎自用,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择善而从;二是经验主义支配行为,总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遇到问题时,习惯采用过去的老模式、老办法、老经验去处理,而不是通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以独断专行取代民主决策,自我膨胀,唯我独尊,一言九鼎,总以为地位高水平也高,官大就应该说了算,使会议讨论、集体决策走了过场,沦为形式,导致决策失误。凡此种种,都是与民主决策的本质要求格格不入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