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2)

河北: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2)

做到依法决策

当前,我国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与期待增多,在许多问题上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同时,公民的维权意识和参与社会监督的积极性普遍增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使社会监督更加直接、快捷,决策者时刻面临公众的监督,决策风险也更大了。领导决策行为往往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触及各方面敏感的利益神经,稍不审慎,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引发社会矛盾,使决策者陷入困境。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缺乏法制意识,决策时违背法定程序,背离客观规律等施政行为并非罕见。执法不公、违法施政、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依法决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决策内容和程序必须合法,保证决策不偏离法律框架和底线,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使决策能够站得住脚。决策的执行也要靠法律来“保驾护航”,依法解决决策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排除干扰,使决策能够行得通。

尊重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是党的一贯要求,“求是”就是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探索和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等,按客观规律办事,确定和实现决策目标。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重大战略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规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该看到,忽视和违背客观规律、不求进取或盲目冒进的决策,必然会付出昂贵的代价。一些案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容易受到决策目的的限制和影响,过于看重行政权力的运作,凭主观意愿决策,靠行政权力推动,忽视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忽视市场的作用,难免导致决策失误。

注重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高超的领导艺术。决策者面临的矛盾、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许多难题的解决既涉及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又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不容易。因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关联性,增强风险意识,努力用全局的、发展的视野审视问题,用系统的、辩证的方法对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整体设计和优化选择,弄清楚决策对象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联及相互影响,避免决策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共性与个性、局部与全局、发展与稳定、经济利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充分论证决策方案的可行性,从政治、经济、法律、生态、技术等方面审慎研究实施条件和可操作性,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研判,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尽可能使决策趋利避害,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能够顺利实施,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

(作者系省政协主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