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就如前段时间北京发生的摔婴案件一样,消息甫发便惊起阵阵骇人之声,而郭增喜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做出如此恶劣行为,更是闻之惊悚。在这位已经从业30年的警察身上,非但找不到半点“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影子,就连基本的人性也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件事的曝光还得感谢当地人大主任,是他的一句话冲破了禁令,使这一丑闻被披露。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发禁令不让透露此事?为什么当地知情官员都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此事?为什么当地人大的重要领导不给当地媒体发短信,而是给京城几家媒体记者发短信曝光此事?到底是何种力量竭力在捂这件事?从媒体的报道看,当地官方是在内部通报了此事,为什么不向社会公布?为什么记者采访时,当地官员都讳莫如深地躲着记者?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黑手捂着此案,并让当地官员和媒体噤若寒蝉?
犯罪手段如此骇人听闻,当地人不可能不知道此事;案件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当地媒体不可能不知情;已经进行了内部通报,当地官员不可能不清楚;被害人家属悲痛难忍,由于付不起高额的医药费,只能将孩子抱回家喂养;他们也不可能没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过自己的权利。这么多条信息渠道,竟然都被成功地封锁住了,在社交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封锁如有铜墙铁壁,这种捂的能力实在让人震惊。如果不是那位人大主任一语冲破禁令,不是那位人大官员向京城媒体发短信披露此事,可能此案还一直会被捂下去。
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要捂?地方政府可能出于一种本能反应,觉得“民警酒后摔女婴”这样的丑闻会影响本地形象,于是立刻封锁信息,寄望于通过捂将此事平息,然后启动“控负”和“维稳”机器从各个途径封锁消息。
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总有一种力量能勇敢地突破封锁而把真相告诉人们。
依报道中提到的案件细节判断,毫无法律、纪律意识显然是郭的典型做派,摔婴也是本性使然。法治社会,即使是抢夺别人一针一线都是于法不容的,何况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孩子“试摔”。
犯案事实已基本查清,郭某也被依法刑拘,可是当地有关部门在摔婴之后发生的种种迟滞和“捂盖子”行为不能就此了事。从为违法企业背书,到为犯罪分子“捂盖子”,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面对问题时错漏百出,公众看到的是有关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怨声四起。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仅仅把此事当偶然个案处理,不深究背后的必然病因,那些无约束的权力还会脱缰而出,那只野蛮之手还会“醉酒摔婴”。正如8月17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所发出的声音一样,检查组、媒体、公众有理由继续追问,当事人为何只被关禁闭15天?这是集体意见,还是个人干预的结果?案件发生在7月18日,距事发已过31天,为何当地今日才“迅速”成立调查组?调查组的成立是为追踪事实、承担责任,还只是舆论应对、奉命灭火?希望调查组不要颟顸而过。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