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原标题:关于进一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考

[摘 要] 大部门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部门制改革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难点问题,主要包括:部门利益制约;部门合并后相关职能难以整合到位;多部门合并后,内部凝聚力降低;原有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富余人员难以妥善安置;部门内部协调难度增加;对部门监督难度加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大部门制;政府职能;机构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十七大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大部门制改革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充分体现了中央进一步整合机构设置、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决心。大部门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针对改革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探究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269980966_sfzhod

一、大部门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大部门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事务。而当前我国政府未能完全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在很多经济领域仍然管得过多过细,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市场经济要求合理配置资源, 并使资源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动。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经济事务的管理不再相互独立, 而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探索实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就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进行政府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优化,使政府工作重心转变为制定政策、规划、标准,加强对经济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监管,减少对具体经济事务的直接干预。

从实践上看,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大部门体制。美国政府有15个部门,日本12个, 俄罗斯15个。而我国在2008年机构改革之后到十八大之前,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共有组成部门27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6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1]机构数量多、类型杂,分工过细。为此,政府必须调整以往适应于计划经济的政府管理体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这就要改变以往政府部门设置过多过细的问题,建立“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大部门制。[2]可以说,大部门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