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给领导留位是许多活动的惯例,但这一惯例受到易中天的挑战。
无论是比赛、演出还是讲座等,给领导留位成为惯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办者把这些活动的最好座位当礼物送给领导。二是领导如果来捧场,就会提高活动的规格;领导如果足够大,连报道的篇幅和位置都会不同。三是受欢迎的活动,有的领导也有要票的需求……
虚位以待领导,这是领导许多特权中的一种。这些特权,是横亘在领导与百姓之间的屏障。群众先到、领导后到,领导先走、群众后走,把最好的位置留给领导……诸如此类的做法几已成为潜规则,成为“中国特色”的一部分。群众司空见惯,会议和活动举办方也觉得理所当然。领导到场意味着权力的肯定,没有领导到场的活动似乎总是低人一等,至于将最好的座位留给领导,则是对待权力态度的最清晰表达。
相对于领导数量而言,各色会议、活动无疑太多,相应地,“领导专座”也时常处于过剩状态。但因为有给领导留位的潜规则在,就算是明知领导不会来,也得虚位以待,否则就有对领导不敬之嫌。又或者,将众人求之不得的座位空置,更能显示对领导的尊敬、对权力的衷心,更能展示权力的霸气和含金量。
易中天的一番话如同勇敢小男孩的一声高喊,扒下了“皇帝的新衣”,但要颠覆给领导留座的潜规则,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小小座位背后,对应的是权力观念和权力运行的问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否给领导留位也是检验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效,以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否得到遏制的试金石。
易中天的发难让我们联想到:只要官员与群众同甘共苦,他们就会去落力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因此,放弃特权才是最好的群众路线。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