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公方彬中国三部曲:知识分子要有担当精神

评公方彬中国三部曲:知识分子要有担当精神

公方彬是我在国防大学担任政委时由军事科学院调入学校的。2008年初的一天,许志功副校长对我说,公方彬有意到国防大学工作。我感到方彬是从事政治工作研究的难得的人才,调入国防大学无疑是对教研力量的加强,于是立即与喜斌校长沟通,明确表示欢迎,并要求干部部长找公方彬征求意见,尽快办。方彬调到国防大学后,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融入学校的教研队伍,他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学校上下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我离开国防大学后,方彬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教学科研成果,被确定为全军首批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按规定凡被确定的对象要有两名签约导师。因我曾任国防大学政委,我们彼此很熟,他就提出请我和亚洲政委当签约导师。亚洲政委是学者型领导,当导师名副其实,而我当导师则勉为其难了。但考虑到方彬正式提出,而且十分恳切真诚,我应允了,这样我们就建立起“师生关系”。2012年初,方彬对我说,自己有两本书要出版,希望我和亚洲政委分别作序,我答应了。

与方彬相识已有20多年了。我在海军宣传部工作时,有一天,一个佩戴尉官军衔的青年军官到机关看我,并作了自我介绍,还送给我他出版的著作,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尽管我知道公方彬同志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军宣传的基层政治工作典型,是从研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起步和成长的,但交谈后特别是翻阅了他的著作,我感到这是一位勤于学习研读、思想敏锐活跃、知识功底厚实、善于探索思考的年轻人。有一次我应邀参加总政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修改座谈会,短暂的休息期间,作为课题组成员的方彬热情与我交谈,了解部队情况,并对他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他的良好印象。后来在我任南海舰队政委期间,舰队请他作政工条例学习辅导,那一天恰好是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港归来,机关安排我和司令员到码头迎接,与听课出现了时间上的冲突。为此我让机关的同志预告方彬,课间我和司令员可能要提前退场,后因舰艇编队靠码头时间推迟,我和司令把课听完。这一次,方彬的理论水平、思维层次和授课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讲课辅导的最大特点是注重贴近实际,勇于正视热点难点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确能起到破解难题,释疑解惑的作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