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库布其治沙模式” 全球荒漠治理的样本(2)

【案例】“库布其治沙模式” 全球荒漠治理的样本(2)

【记者探访】

走进北京最近的沙漠:库布其沙漠的治沙奇迹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北京的沙尘暴天气在逐年减少,沙尘源头的人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媒体记者远赴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这里距离北京800公里,沙子飘到北京,仅需要7个小时。在库布其沙漠,记者看到,有一群人一直在从事着治沙工作,沙漠中随处可以看到防沙治沙的痕迹。

走进沙漠:感受恶劣的生存环境

8月3日下午3时许,记者最初进入沙漠的地方,并不是一条正规的道路,周边沙丘连绵起伏,尚未得到治理。在沙漠中行走,如不按照沙丘的形状来走,是非常累的。想要走一条直线,没多久就会体力透支。给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想留住沙子并在沙漠上搞绿化,确实非常艰难。记者做了个小实验,用力握住一捧沙子,即便拳头攥得再紧,最后这些细得像粉末的沙子还是会从指缝间缓慢溜走,这无孔不入的沙子想要被固定住,绝非易事。其次,沙子的流动性很强,用手在地上刨个坑,一阵风刮过,地上的坑便不见了踪影。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办法,想让植物在这里生根发芽简直是笑谈。

沙漠最初给记者的错觉应该是没有生命的,但实际上记者很快便在沙丘背面看到了一排排奇怪的足迹,这些足迹有的来自于沙漠中的甲虫,有的则来自于一些耐旱的爬行动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有很多生物正在顽强的生存。正在从事于治沙事业的人们也是这样,不但在这样的不毛之地生了根,20多年来还用他们的汗水,来阻止沙漠扩大化。

2

沙漠中所铺设的无边的网格。

3

师傅们说搭网格种树蒲草,这些事固沙治沙的手段。

藤蔓网格:圈起点点绿色的嫩芽

顺着延绵的沙丘前行1公里,前面便出现了人为治理沙漠的种种痕迹,有一撮撮的矮树,一棵棵直插在沙漠上的松树、沙柳,最令人震撼的,就是放眼无边的藤蔓网格。

沙丘之上,布满了藤蔓,这些干枯的藤蔓几根为一组,被铁丝捆成了碗口粗细,然后多组藤蔓搭出了一个一两平米大的方形,眼前的藤蔓系在一起,就成了覆盖在沙漠上的巨大网格。站在网上便会有直观的感受。刚刚在光秃秃的沙丘上站着,一阵大风刮过,沙粒便随风飘舞,刮在身上就像小刀子一样,然而站在大网之上,沙子确是飞不了多高的。这些网格之中,有的已经长出了米粒大的植物嫩芽,这种格子里的沙地,相对其他格子也要坚实许多。

沙漠中的树木简直就是魔术一般的存在,种树的地面就是沙地,没有任何的辅助土壤,然而一棵棵小树就愣是在沙地上长了起来,异常坚挺。

从此地在往外一公里便到了沙漠的边缘,沙漠边缘有大片的草皮,十几位工人师傅正抬着水管,给草皮不断地浇水,从中午到下午5点多,他们还没有停下来过。

工人师傅们说,搭网格、种树、铺草,这些都是固沙治沙的手段,这些绿植正在不断地向沙漠深处推进,等这边的沙漠都围上树了,北京也就没那么多沙尘暴了。

4

刘师傅每天站在烈日下浇水达9小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