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很多农民都是亿利资源集团治沙的受益者,像我这样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上万人,我的收入也就是中等偏上的水平。”高毛虎告诉记者。
目前,亿利资源已经绿化库布其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控制荒漠化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未来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增10000平方公里沙漠绿洲,届时沙漠生态修复和绿化总面积将占全国整治规划总面积的1/13。
“库布其沙漠过去每年会发生七八十次沙尘暴,现在已减少为三五次,年降雨量也由过去的70毫米增长到400毫米,绝迹多年的狼、狐狸、天鹅、山鸡、野兔、沙冬青、梭梭等100多种野生动植物不断增多。”
亿利资源的沙漠生态经济公益盈利模式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今年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曾表示,亿利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公司,治沙的面积已经相当于以色列国土面积的40%。6月8日,北京市政府与亿利资源集团生态环境公司签署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者将在北京延庆、河北怀来、赤城等区域大规模实施荒漠化防治、生态修复、生态经济和园林绿化等生态建设。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决定联合在库布其举办全球唯一的沙漠论坛,以期在全球范围推广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库布其模式,促进土地可持续管理和绿色经济转型。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则表示希望未来五年持续支持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以促进公约所提倡议的“2030年实现土地零退化目标”。
库布其治沙启示录
库布其沙漠,本来是肥沃富饶。天上来的黄河之水,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几”字后,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几”字顶部地区,就是黄河的河套冲击平原。
汉代,这里曾是水草丰美,人烟稠密的宝地。后来,由于不当的开荒和戍边,在“几”字一横下面的黄河沿岸最终形成了东西长数百公里、南北最宽处几十公里,总面积约145万公顷的库布其沙漠。它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大漠中,流动沙丘约占61%,过去每年要刮七八十次沙尘暴,而在“大风起兮,沙飞扬”后的20个小时,沙尘就飞临北京上空,成为北京沙尘三大来源之一。近年来北京的沙尘天气已经明显减少,我们驱车去库布其沙漠寻找启示。
大漠新城
驱车进入一望无垠的库布其沙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林木掩映下,绿洲中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排排宛若别墅的洋房构成了移民新镇;一阵阵朗朗读书声从硬件设备绝不输于大城市一流学校的亿利东方学校校园中传出……
随着绿洲正一步步向沙漠腹地延伸,再过一二十年,也许库布其沙漠这个地理名称将改为库布其森林。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国家科学发展观政策的指引,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具体的组织实施,却是靠当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凭着报效父老、造福乡梓的热忱,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理念,20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企业也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一家年产值数百亿元的集团公司。这就是亿利资源集团(以下简称“亿利”)。它的掌门人就是人称“现代愚公”的王文彪。
有志治沙事竟成
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出生在库布其大漠边缘的内蒙古杭锦旗杭锦淖尔村。大漠给王文彪幼年生活留下的是苦不堪言的回忆。每年从春到冬,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漫天的沙尘相伴,吃饭时,饭碗里吹进沙子;睡觉时,床上蒙了一层沙子;连张嘴吸气,总是一股土腥味儿。在这沙尘中的生活,当然只能是贫困。为了改变命运,王文彪刻苦读书,考进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杭锦旗当了中学教师,而后被旗政府选调去任旗政府办公室秘书。
库布其虽然给杭锦旗带来的只有贫瘠,但在大漠深处也留下了一个被称为“盐海子”的盐湖。王文彪带领亿利集团营造绿洲,治理沙漠的同时打造出实现循环经济,找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大型企业集团故事的要从这个盐湖讲起。
沙漠中的小盐湖,算是当时县里最重要的工业企业。但盐场因经营不善,常年亏损。1988年,王文彪主动请缨承包了这个盐场。几经努力,盐场转亏为盈,并开发出畅销的新产品。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从大漠中运出这些产品要绕很远的路,结果运费吞噬了大本分的利润。盐场在上级政府帮助下筹到一笔钱,在沙漠中修筑了一条能提供便捷运输的路。
在修路过程中,为防止风沙掩埋了新修的道路,有人想出办法,用沙柳条在路两边插成网格形状固沙,保住了路基。由于赶上了难得的降雨,一些沙柳枝条生根发芽,居然成活了。
次年开春,王文彪吃惊地发现,凡是树活了的地方, 就把沙丘固定住在风力作用下,沙丘的沙子被吹到低洼处,填平了原来起伏不平的沙漠。
靠种树固沙修成了给盐场带来滚滚财源的道路,让为那小小的盐场逐步发展成能获得上亿、几十亿元大企业奠定了基础。这种树固沙经验,当然更是由此获得的经济实力,让王文彪萌发了治理沙漠改变家乡自然面貌的宏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