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杜绝相关犯罪?
仍需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互相配合
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近年来“响一声”电话和电话诈骗活动也日益猖獗。但因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人的身份信息没有登记,或者登记的信息虚假,导致取证、查处难。
“电话实名制有利于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提升电信服务水平,遏制网络信息违法行为。”工信部政法司巡视员李国斌说。
实行严格的手机实名登记以后,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将很难买到,这增加了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犯罪的风险,有利于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利用短信、电话等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实名登记信息将为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行为的侦查线索,最大限度地挽回用户的损失。此外,实名登记还能够有效地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络空间淫秽色情的整治。
“运营商不具备百分之百鉴别假身份证的能力,意图犯罪的人可以用假身份证登记,因此实名制不能完全杜绝犯罪,或者说想单纯依靠一招‘实名登记’就杜绝相关的犯罪是不现实的,实名登记不是万能药。”某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鲁春丛认为,对于犯罪分子有意通过使用虚假伪造的身份证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电信企业除了自身需加强对证件真伪的鉴别能力外,还需其他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各类有效身份证件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实名还有啥好处?
将享受电子商务更多便捷和实惠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更多新业务只能基于实名制客户展开,这些用户将可享受到更多便捷和实惠。未来移动信息化必然在金融、居家生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用户早实名早受益。”人民邮电报主编王保平说。
最近,3家电信运营商都在试推行手机刷卡支付业务,这是在原有的手机SIM卡上增加射频功能和安全芯片,实现基于手机的移动现场支付系统。这个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事业缴费、购物消费、门禁等诸多领域,方便用户出行和支付。而开通这个业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手机实名制,非实名的用户只能被拒之门外。
中国联通已明确规定,9月1日起,尚未进行实名登记(含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老用户,如不能及时进行补充登记,将不能办理过户、补换卡等相关业务。
据了解,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目前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影响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诚信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应用衍生出多样化的增值业务,手机医疗、手机证券、手机支付等业务都需要实行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管理,并进而为用户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提供新的渠道和方式。”鲁春丛说。
用户实名制 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信信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真正感觉到走进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密切,更坦然,更透明。如果用虚假的信息处之,那会感觉社会变得更虚伪,世界更虚无。怎样才让这个社会变得诚信。人与人的沟通更亲切。让网络不被一些人利用来传播虚假信息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实名制。
工信部召开2013年上半年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在会上透露,落实电话实名制的难点在于对代理商的管理。
近年来,电信业快速发展,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了十多亿户。与此同时,利用电信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发送垃圾短信息、散布有害信息、实施诈骗等问题非常突出。就新近的秦火火,立二拆四就是典型的案例。为了让自己先红火起来,蒙昧良心的虚假炒作,目的就是想有人送钱来。岂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走进铁窗。若是早实行信息网络实名制。他们散布谎言是就不敢那么嚣张了吧。前不久的航空诈弹,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了解,也是用虚假信息的电话打的。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多大的损害。这些都是大的案例。如小的案例在商业社会各行各业的欺骗行为就不胜枚举。甚至连有的夫妻之间都用一些虚假信息的电话相互欺哄,笑话百出。若实行了信息实名制,有很多人就不那么大胆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就明确要求要实行电话实名制。工信部也出台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就进一步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份,大概还有2.8亿的用户没有进行实名登记,这些用户主要是预付费的移动电话用户。这么多的用户应该说占总用户的比例不算太高,但是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