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电话实名制切忌“有名无实”(4)

【案例】电话实名制切忌“有名无实”(4)

没有实名登记的用户,怎么去补办,的确是个复杂的难题,该怎么解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逐步推进这个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做做宣传工作,引导他(她)们逐步进行电话实名制登记。但是在落实这一工作中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担忧。如果实行了实名制了,那我们的隐私还有保障吗?我们的信息都可能被出卖了?人们还有自由吗?要保障用户信息不被泄露,那怎么办呢?总的原则就是,谁委托、谁管理、谁负责,作为电信运营商,委托代理商发展业务,要落实监督责任;不具备条件的代理商就不能委托发展业务。所以,这关要把好,取信于民。现在收买商业情报的,私人隐私的人无孔不入,有的人为了利益驱使就会铤而走险。因此工作要周密,法制要健全。

但其实早在几年前,几大运营商就已经出台了一些办法来推行这个电话实名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预付费业务做得不是很好,因为一些报摊也有新入网登记,它是不需要用身份证登记就可以入网。所以代理商确实是落实电话实名制的薄弱环节。只要我们解决好了这一环节,下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社会是在发展的,这一制度也将实施。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凡是利大于弊的,我们都应该大胆尝试,大胆实施。就像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样,如果都萎缩不前,那我们现在可能还在以书信传递为主哦。所以不要怕这怕那,要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电话信息实名制是行之有效的。

【启示与思考】

推行电话卡“实名制”的重要目的是遏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信诈骗”和“信骚扰”。“信诈骗”大部分是由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电话卡发送,内容涉及低息放贷、走私车出售、山寨名牌特卖等。实际上,这些信息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接到此类信息诈骗的举报。然而,一追查,便发现发送信息的号码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登记,也就无法找到背后元凶。此类“无主卡”的主要流出渠道是街边电话卡售卖点、报刊亭。新规实行这几日,媒体曝光的未严格执行“实名制”的单位,都是此类经营者。在号称“史上最严格的电话卡实名制”实施之际,竟还不断有这样的“出头鸟”冒出,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以儆效尤。

需要被“杀一儆百”的,不仅仅是这些小报摊、小店铺等“小喽罗”,也应该朝电信运营商这类“大佬”开刀。毫无疑问,“信骚扰”的来源有电信运营商的成分。笔者的手机每天都收到四五条各类推送短信,骚扰着笔者。这些短信很多来源于电信运营商,每每不请自来,很多市民都有着和笔者一样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信骚扰”比“信诈骗”给百姓带来的苦恼还要大。随着防骗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人越来越少,“信诈骗”的成功机率在降低,但“信骚扰”却不管你信不信,都变本加厉地袭来。

实名登记只是手段,打击诈骗和骚扰才是目的。在贯彻实名制的过程中,只有既堵住不法分子获取“无主卡”的渠道,也斩断电信运营商发送骚扰短信的“黑手”,百姓才能获得安宁方便而不是烦恼。

实名制是世界各国遏制不法行为、净化通信环境的通行做法。不过,实名制并不意味着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现象就会自然减少。我国从2010年起陆续开始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实名登记。但最近这几年,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反倒呈现上升态势。腾讯手机管家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用户有关垃圾短信的举报数量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因此,实名制只是为打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提供了现实条件,要真正实现良好初衷还需要配套的监管措施,以及不折不扣的现实执行。人们相信,那些疯狂的房地产和美容短信广告,以及开发票等违法广告短信,就算不是实名也胜似实名。更有媒体报道,近年日益泛滥的垃圾短信,其中不少就是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合谋的结果。可见仅有实名制,根本遏制不住不法分子的逐利冲动。

为此,全面实施电话实名制固然重要,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反为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等提供“精准”便利,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