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民间情感嬗变:仇视与冷漠不是邻里之道(2)

中日民间情感嬗变:仇视与冷漠不是邻里之道(2)

笈川幸司希望通过《在华108个日本人:即便如此我们仍住在中国的理由》一书告诉日本民众真实的中国。本报记者黄莹莹摄

笈川幸司希望通过《在华108个日本人:即便如此我们仍住在中国的理由》一书告诉日本民众真实的中国。本报记者黄莹莹/摄

在华日本人:我们在中国很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黄莹莹 郭一娜 发自北京、东京

“我想用108双眼睛和108段经历,来告诉日本人一个真实、多样的中国,告诉他们,我们在中国很好。”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原口纯子女士如是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8月底,一本名为《在华108个日本人:即便如此我们仍住在中国的理由》的书在日本发行。该书的108名作者,分别讲述了在中国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日本媒体报道的“反日”与他们在中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原口纯子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召集108名身处各行各业、在中国各地经历了反日大游行的日本人集体出书,原口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从今年3月份跟朋友聊天中产生这个想法,到5月份开始联系作者,再到8月份发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因为他们和我都有同样的想法,日本媒体大肆渲染的游行队伍放火抢劫,和他们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成为他们愿意执笔的动机之一。”

“中国并没有媒体渲染的危险”

笈川幸司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这名在中国生活了12年的日语老师,在一次日语演讲比赛中结识了当时作为评委的原口纯子。

“今年5月收到原口写稿的邀约,她向我讲了出这本书的目的,我基本上没有怎么考虑就答应了。”笈川告诉本报记者,“去年9月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发布公告,说几名日本人在餐厅被中国人殴打,而且日本媒体报道的全部都是游行队伍打砸日本商店和日本车的新闻。其实如果仔细想想,这种争吵或打架的事在平时也会发生。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从去年到现在,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非常安全。唯一不一样的可能是周围的朋友更加关心我了。我想告诉在日本国内的日本人,日本人在中国并没有他们所想象的那么危险。”

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的佐渡跟笈川有同感。去年9月中旬,佐渡报的一个健身班刚好有课。在一阵犹豫之后,佐渡最后还是决定去上课。“到了那里才发现之前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中国朋友都冲过来问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事。跳舞的时候有手牵手的动作,以前她们都是轻轻牵一下,但是那天,身边的人都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在书中,佐渡讲述了自己的另一段亲身经历:虽然我听说有日本人在中国搭乘出租车时遭到司机的拒载,但是我自己却从没有遇到过。有一次我打车时问司机师傅:“我是日本人,可以上车吗?”师傅说:“当然可以,我的工作是将客人安全送到目的地,不是外交。”

同样被周围的关心和理解感动的还有山本敬。山本敬是北京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老板,因为日本“国有化”钓鱼岛,餐厅的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餐厅最困难的时候,一位中国常客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就餐,点了好多最贵的清酒。我知道他是在尽力帮我,令我很感动。”这份感动,让山本敬拿起了手中的笔。

希望用沟通化解偏见

“日本媒体报道的偏见,让我觉得有必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化解日本国民的误解。”多田麻美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喜爱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她,已经在北京的胡同里住了13年。“在胡同里,邻里之间非常亲近,有事互相照应,没事互相串门。我希望所有的日本人和中国人,都能跟我和我的中国邻居们一样,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多田说希望自己成为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不少中国人对日本的文化都不陌生,但是很少有日本人了解中国的文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到日本,增进两国民众的沟通和理解。”

跟其他主要用文字来书写的作者不一样的是,作为自由摄影师的佐渡还用镜头记录了在中国的点滴。“虽然日本媒体将中国渲染得很危险,但是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日本媒体越是渲染负面的东西,我就越有责任留在中国,用镜头告诉日本民众,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在北京经营着一家网络广告公司的山本达郎,在去年9月游行的当天偷偷去了现场。“当看到日本大使馆的外墙上满是破碎的鸡蛋时,我心里非常难过。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山本拿出电脑,指着屏幕上一个看起来像“印”字的图标说,“中日两国即使有过历史上的摩擦,但其实难分彼此。这是一名中国年轻设计师的设计,他用两国国旗的比例和配色,将‘日’字的一半和‘中’字的一半组合成了‘印’字。中日两国都有书法,‘印’字在两国的意义都是相同的。而它们看起来也像英文的‘EP’,即“Eternal Peace”,意为永远和平。”

驻华记者的沉默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偶然结识了一位日本同行,这名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记者中文并不十分流利,但是他仍然讲述了许多在中国采访中遇到的人和事,感受到的亲切和友好。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感受到的都是中国的好,报道的却都是负面新闻时,他突然沉默了下来,思考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是因为语言。”最后,他还是用日文说道:“我有时候也在想,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在媒体报道之外,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或许,这就是108个在华日本人写作的初衷。

几天前,本报记者在日本记协附近的一家小书店里发现了这本书。当时这本书摆在并不十分显眼的位置,但从书架上的空缺情况来看,销量应该还不错。

原口也证实了这个猜测。“从8月30日发行,到现在才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加印了两次,这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原口坦承这本书出版以后,自己承受了不少来自日本网络舆论的压力,一些右翼分子攻击她出书的动机和目的。“不过书卖得好,也说明日本有很多希望了解中国的人,我们的工作和努力给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和窗口,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