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冠字码辨假钞是一个好的开始(3)

【案例】冠字码辨假钞是一个好的开始(3)

【启示与思考】

在ATM机取到了假钞该怎么办?以往发生这样的情况,银行和取钱的顾客往往各执一词,纠纷很难判定,但如今借助“冠字号码查询”技术,终于可以界定这张假钞到底是不是银行ATM机里吐出来的了。如果被证实是假钞,顾客最后将获得补偿。

本来,银行绝不该流出假钞,但事实上,却还真不罕见,不过,以前银行大多对此不认账,现在终于在技术上进步了。借助“冠字号码查询”技术,可以鉴定假钞是否真从银行流出来。这显然是值得期待的,至少以后我们再也不会为从银行中取到假钞而纠结。

银行为何会“流”出假钞?这显然是内部管理问题,要么是在操作上缺乏有力的监管,使得一些员工有机会“做手脚”,用假钞调换了真钞;要么是机器出现问题……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其责任都在银行。因此,银行应该做到假钞“零”流出。要知道,一旦顾客从银行取到了假钞,会带来一系列麻烦。假钞会被没收,个人会饱受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等。

顾客从银行取了假钞,一旦被证实,会在短时间内获得补偿,这是好事情,可究竟补偿多少,却没有明说,让人纳闷。不过,从“补偿”这个词来看,估计不会太多。要杜绝银行流出假钞为“零”,应将“补偿”改成“惩罚性赔偿”。如果能规定:一旦出假钞,按15%赔偿,那就让顾客乐哈哈了,因为那样的话钱就多了许多。如果这么做,看似银行很吃亏,但银行制度会更加严密,工作人员会更加小心,自然,也就能达到“零”假钞目标。这让我们想到那个著名的降落伞质量百分百合格的故事——让供应商从高空穿着降落伞往下跳,质量立马变百分百。同样道理,有了惩罚性赔偿,“流”出假钞也就会变成“零”了。

不可否认,银行在服务上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而银行借助“冠字号码查询”技术界定假钞来源,无论如何是一大进步,值得鼓励,但服务却是无止境的,银行更应该自己加压,这样一来有利于银行提高服务水平,赢得良好的声誉,何乐而不为?

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的推出,可以在源头上解决“假币”纠纷,让真相浮出水面,让清白看得见。这也对银行的钞票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银行势必将为此付出成本,但从长远上看,这不仅可以避免银行和广大消费者的财产损失,也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让银行主动承担起类似纠纷的举证责任,这弘扬了公平原则,将大力提升银行的公信力,让公平与效率共舞,深值期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