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巨资建地标,值吗
其实,本届园博会也不乏节俭之举。例如,开幕式只有半小时,闭幕式则取消大型演出,仅此一项便可节约600万元。然而,这只“史上最贵河豚”的7000万造价,却让这些节俭之举变得微不足道。
这样一个巨型“地标”,也因此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种声音认为,扬中本来就是中华河豚之乡,河豚塔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促进城市的发展,且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好的休闲空间。而相反的声音则认为,打造城市形象不一定非得花巨资建这样一个实用性并不高的建筑,例如网友“@四十有惑869”吐槽说:“太湖、阳澄湖边是否也要树个大螃蟹呢?”
还有网友则认为,中央去年12月就出台了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面子工程,而当时河豚塔项目并没有真正进入施工建设阶段,且“河豚”在某种意义上恰好是公款吃喝的代名词。此后中央出台的有关六项禁令、禁止政府机关新建楼堂馆所等政令,其精神也都一脉相承。更何况,当前最迫切的不是城市景观这类形象工程,而是民生实事。正如网友“@小王大伟”的评论:“身为纳税人,更希望这笔钱用于污染防治、关爱贫困儿童等民生问题上。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富,不需要去刻意制造这些意义不大的世界之最。”
7000万元“河豚塔”,民众需要吗?
花7000万买条“大金鱼”,有何意义?当地认为,扬中是河豚之乡,建河豚塔有利提高城市品牌形象。
但是公众却不买账。一是,打造城市形象不一定非得花巨资建这样一个外表蠢笨、实用性不高的建筑;二是,“河豚”之乡花7000万造一条河豚,太湖、阳澄湖边是否也要树个大螃蟹呢;三是,相比造个大金鱼,7000万用于民生有更大的意义,可以解决多少贫困家庭的生活费、医疗费、教育经费,这7000万岂不是白扔了?
人们最要问的是,花7000万买条鱼,是怎样决策的?经过了怎样的论证和民意征集程序。扬中的这次园博会一边倡导节俭,开幕式只有半小时,闭幕式则取消大型演出,据说因此节约600万元。然而,与这只“史上最贵河豚”的7000万造价,难道不是小巫见大巫吗?这种所谓的节俭让人觉得可笑。
能不能申报吉尼斯毫无意义,领导的满意也不重要。如果说7000万是为民众花的,那么,事前应该征求民众的意见。如果民众不满意,“大金鱼”就是树立在大地上的“耻辱碑”——永远记录下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的耻辱。
花7000万建河豚塔到底为了谁?
扬中本来就是中华河豚之乡,河豚塔的建设,当地官方花费巨资的用意是提高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发展,并为市民创造更好的休闲空间。但打造城市形象,就一定要花巨资建这样一个实用性并不高的建筑吗?从很多例子如“巨轮”、“巨蛋”来看,这只“史上最贵河豚”更多的是扭曲政绩观或其它目的。
中央去年12月就出台了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面子工程,而当时河豚塔项目才处于启动阶段,且“河豚”在某种意义上恰好是公款吃喝的代名词,正好可以停止,但江苏扬中市对此抛之耳后。此后中央出台有关六项禁令、禁止政府机关新建楼堂馆所等政令,很多地方都停止搞得热火朝天的工地。但江苏扬中市反而逆流而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打造“扬中速度”,其胆子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作为政府,特别是扬中市一把手,在民生生未见这么快的速度,搞形象工程反而风风火火,可说拿百姓的钱不当钱。不知道中纪委,你怎么看?
7000万,如果用于污染防治、关爱贫困儿童等民生问题上,谁也不会有意见,反而拍手叫好。现在河豚塔的修建纯属只为领导政绩服务。且背后存在令人信服的举动:
一是项目背后,设计施工未采用招投标模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并未对此项目公示,采取公开招标。按照规定,如此巨大的项目,必须立项报上级审批,并实行公开招标。对扬中市违规操作的举动,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扬中市政园林工程处副主任翟骏表示,是因为“不需要”、“也招不起来”。理由是河豚塔的设计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采用的理念和技术水准非常高。现在看来鸟巢、水立方等建筑是没法比了,从它们还需要公开招标就可以看得出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