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河豚塔”总体造价中主要材料成本经记者调查仅1000万左右。虽还有混凝土等其它材料成本,以及异形构造导致的高损耗;加工及施工成本;周边配套设施,及设计等费用,但其能花的了6000余万?有报告显示,扬中市审计局对园博园工程进行了全程跟踪审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仅河豚塔外表皮认价,审计节约资金1122万元。材料成本才1000万左右,审计结果反而节约资金1122万元。这未节约的钱又是多少呢?不知道当地政府能否全部公开?
三是后期维护费用一直未提。既然是标志性建筑,待“河豚塔”彻底建成后,每年都要投入维护费用,至少也需要几百万。不知道这笔费用又该谁来买单?
改革三十年,经济腾飞,沿海一带发展很快,地方政府有钱是事实。但不意味着钱可以乱花,因为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还不高。扬中市政府此举无疑是违反中央规定的,说重点,就是打了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规定一耳光。习大大提出走群众路线,要多倾听百姓心声和意见。百姓要的其实也简单:政府的钱来自于民,就要用之于民。希望其他地方政府以此为鉴,把钱花在百姓需要的地方,让百姓真正分享改革红利,生活得更好。
【启示与思考】
河豚塔的设计足以引人注目乃至赞叹,但其仅作为景观塔实属浪费。据悉,建设河豚塔是为了配合园博园区的整体规划。虽然本届园博会已在中央厉行节俭的倡导下缩减了开支,但这只“史上最贵河豚”让这些节俭变得微不足道。
地标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功不可没,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建设商业地标、政治地标,盲目追求高和大,将地标建成了财富积累和炫耀的面子工程。其实,地标的价值不在于造价高、视觉震撼,而在于是否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有人说,扬中本来就是中华河豚之乡,河豚塔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可是,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建造一个华而不实的景观塔,不免让人怀疑是“面子工程”。而且,河豚塔项目并未采用招投标的建设模式,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不需要”、“也招不起来”,这是否从侧面证明了该项目的回报并不可观,只是个政绩工程?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非议,扬中市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以河豚为形建塔,意在呼吁公众保护长江生态资源。保护长江生态资源没错,可一定要花费数千万元巨资去建造一个基本没有什么实用性,徒具观赏价值的河豚雕塑吗?这么大数目的一笔钱,如果能够把其投入到各项民生工程中,是可以办很多实事,产生很多实际效果的。
更何况,当中央于去年12月份出台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面子工程的时候,扬中市的河豚雕塑项目还没有真正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可以放弃这一形象工程的。令人遗憾的是,八项规定没有阻止它,随后的六项禁令,以及禁止政府机关新建楼堂馆所等一系列的政令,也没有阻止它。
于是,在园博会的开幕式上,这只金光闪闪的“史上最贵河豚”就横空出世了。只是,同样的一只“河豚”,政府吃出了面子,官员吃出了政绩,但是百姓却吃出了无奈,吃出了心疼,也吃出了质疑与不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