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开出高价证明,底气何在?
查一下天气,打50多个字,盖一个章,对于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来讲,是一件十分简单容易的事情,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就是这一纸简单的证明,江西气象局竟漫天要价,开出800元的“天价”,更令人惊讶的是,相关负责人居然还振振有词的说收费有依据,没有具体的规定,通常视办理的复杂程度协商而定,这里,笔者不得不多此一问,开证明的复杂程度是如何界定的,何种复杂程度能让50字要价达800元;还有“协商”二字,协商的主体有气象局,另一方呢?是开个证明自愿出800元的群众吗?
这个事件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就是一个简单的天气证明,复杂的确实折射出部分职能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部分干部服务意识的淡薄以及在乱收费这个问题上存在的监督的真空。
简单的查一下天气,出个证明,并不费事,也不费神,但是正是由于当地职能部门的办事干部在思想道德上出现了滑坡,变无偿奉献为人民服务为有偿的为人民币服务,所以才公然的以办事收费为宗旨,收取办事群众费用。同时,对于漫天要价的胡乱收费,上级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不到位,在真空的监督中,降低了违纪成本,助长了乱收费的风气,所以闹出了一个50字的天气证明收费800余元的“荒唐”事件。
概而言之,要杜绝这种收费乱象的发生,需双管齐下,在修炼干部德行的时候,加之以监管手段,标本兼治,以期达到最有效的效果。
【启示与思考】
开个50字的天气证明,气象局竟要价800元,这种“无本暴利生意”立即引发舆论热议。民众纷纷指责气象局“趁火打劫”、“坐地生财”等。不过,“800元天气证明”贵不贵、合理不合理,既不能相信气象局的一面之词,也不能情绪化地痛批。盐打哪咸,醋打哪酸,须细细究之。
我国气象服务分为两类,一是“公益性无偿气象服务”,指利用社会传媒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服务;二是“气象有偿专业服务”,主要是针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特殊要求所作的各种气象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文规定:“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因此,气象有偿专业服务名正言顺、合情合法。
因此,一味指责气象局背离公益属性收取相关费用是不客观的,也说明气象服务从“无偿”到“有偿”的转变,有些人想不通、认识不到位。但是,可以收费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收费,民众直觉认为50字的天气证明要价800元是“天价”,恰恰让人感觉收取的费用与其提供的服务根本不成正比,不就是打几行字吗?但是,这几行字确实不那么简单。
“气象有偿专业服务”分为成本补偿性收费服务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两大类。成本补偿性收费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专门提供的气象服务,只回收为专门提供气象服务增加花费的成本;商业性气象服务是指按用户的需求专门提供的可使用户获取增值效益的气象服务,按经营性活动收费。无论哪类服务,都遵循平等自愿、权利和义务对等等原则。
新闻中该网友办理的是单位汽车理赔需要的气象证明,属于“气象有偿专业服务”中的成本补偿性收费服务一类,的确需要花钱。至于应需要花多少,理应有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而不是江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所说的“每一宗都是面议的”。那么,既然是为了收回提供气象服务增加花费的成本,那么气象局就应拿出成本核算办法,详细列出观测资料费、技术勘察论证费和交通差旅费等等,至少要有个计算方法,再复杂的事也能说清吧?而实际上,江西省气象局收费标准不明,俨然一笔糊涂账。
气象有偿专业服务管理之乱由此可见一斑,也给民众以“用纳税人的钱牟利”等不良印象。事实上,类似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2009年,有企业到武宁县气象局办理财产保险理赔气象证明时,气象局人员称须付300元手续费,遭到质疑。当时,江西省气象局也是援引了同样的文件,确认了收费的合法性,但同时却表示,“如企业确实有困难需要减免,可向当地气象部门提出申请”,最后真的减免了。收费如同儿戏,岂能服众?
50字天气证明要价800元,到底贵不贵、是否合理合法,还需官方拿出详细的解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