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受教育 人人能成才

人人受教育 人人能成才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的“教育梦”

核心提示:我理解的“教育梦”有两点:一是人人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一是人人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教育本身就承载着梦想与希望。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譬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等。我想,“教育梦”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中的。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梦想体现一种理想、理念、愿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教育本身就承载着梦想与希望。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譬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等。我想,“教育梦”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中的。

我理解的“教育梦”有两点:一是人人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一是人人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实现,却不是那么容易。

人人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人享受公平的教育,才会成为自信的一代、充实的一代。但是,公平不等于平均,不等于不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承认差异,要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容易。

人人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也反映出人才应该具有多样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拥有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从结构、类型、层次上都有着多样性。要树立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多样性得不到重视,也将阻碍教育的发展。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高考录取率超过75%。数据表明,“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社会稀缺资源,中国已经在规模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

但是,教育大国并不意味着教育强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培养质量、教育公平、学生就业、自主办学等一系列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不仅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而且关注教育改革的利益群体增多,由于权益诉求、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使得教育决策的难度明显增加,教育政策的出台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更为艰难。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有力支撑。而要使“教育梦”实现,关键还是去实践,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前行。

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是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进程中一条不可逾越的规律。

我以为,要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就必须面对和破解三个重大现实问题。一是如何在规模适度扩大的同时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重在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如何在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期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保证入学机会均等;三是如何不断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尤其是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因此,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国际化,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