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家长哭求补课折射应试教育之弊(3)

【案例】家长哭求补课折射应试教育之弊(3)

家长要求学校补课折射应试教育之弊

在学校补课屡见不鲜今天,学校和老师补课是正常的,学校不补课反倒是不正常的。本次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事情虽然看着好笑,但背后的话题却很沉重。有些网友觉得家长是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只求分数,不讲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这些大道理确实没错,但在以分数决定孩子升学发展的今天,这样正确的说教却显得苍白无力。

相信很多孩子的家长不是不知道要求学校给孩子补课,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不一定是好事,也与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相悖。但是为何学校、家长包括一些学生对补课乐此不疲?除去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因素的考量,补课对于老师来说,劳神费力落埋怨,还有被处罚的危险;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劳神伤财费脑筋,还不一定有效果。既然都不是什么好事,为何大家还甘愿做这个彼此都不“乐意”的事,老师和家长们不知道素质教育优于分数的比拼?并不尽然,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整个应试教育体系摆在那里,谁能免俗。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下,老师班级的升学率高就是好老师,就能晋升职称,获得重用;学生能考出好的分数就是好学生,就能进入好的学校就读,就有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发展机会。

家长要求学校补课看似无理无知,其实是被应试教育体制逼迫之下的无奈与悲怆。谁不知道孩子补课辛苦,但是别的孩子都补课了,自己的孩子不补,恐怕睡觉都不踏实,在孩子的前途面前,谁敢大意?

为了治理学校补课,国家曾经出台过不少规定、禁令,但为何总是“铩羽而归”,收效甚微?应试教育体制不改,主要以“分数”为考评机制的指挥棒高悬在那里,却要求下面的学校老师遵守规矩,搞所谓的素质教育,可能吗?!

家长要求学校补课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只要应试教育体制不改,相信就算学校不补课,家长们也会想其他的办法,或者找家教,或到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寻求“支援”。

应对课堂之外的补课困局,对于学校、家长们来说要正确认识补课的作用,补课过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并不一定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应该反思和改革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给“分数”松绑,给考试松绑,让素质教育真正能够回归它的本义,而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长求补课,更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补课,目的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家长们为什么就不理解,不领情呢?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一是怕孩子因不补课而输在起跑线上,二还是认可“时间加汗水”的学习方式,三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怪,大家的孩子都在补课,都在上辅导班、特长班,自己的孩子不上,心里就会不踏实。为什么就没有人反问一下自己:补课让孩子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无端地剥夺孩子们的休息时间,到底给孩子们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家长们是时候更新观念,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这完全可以理解。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家长们应该也给自己“补补课”,不然就落伍了。其实,孩子的学习真要进步关键还得靠自己,自己从内心深处知道该努力了,或者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才真正地起作用,任何的外力都只是表象。试想,一边补着课,一边埋怨的孩子会有什么进步?即便不埋怨,也只是随大流,混日子,赶鸭子上架,多半没有实质效果。家长们好像出钱了,把孩子送去补课,或放进了补习班,自己就尽到了义务,也便心安理得了。这种心理,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