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豪华办公楼配学校“难民营”让谁汗颜?
河南台前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办公楼如此豪华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并且与相隔1公里之遥有“难民营”之称的城镇中学相比,更是让政府汗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贫困县大力发展教育才是其脱贫的根本,而其政府却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建设楼堂馆所,这实在有损国家政府形象。
豪华办公楼配学校“难民营”让民众汗颜。修建豪华办公楼中央有明文规定,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兴建豪华办公楼,想方设法绕开上级政府审批,通常以“科研楼”“培训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名义新建大楼,实际上都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办公楼。他们这些“掩耳盗铃”的伎俩只是为了能掩人民的耳目,哪知道人民心中是有数的,这样只会让人民更加反感,降低了人民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追求奢华楼堂馆是政府部门诟病。国家虽然三令五申禁止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并且对修建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是有些政府部门总是铤而走险、顶风作案、巧立明目、想方设法修建豪华办公大楼,这与干部追求利和名是分不开的。错位的政绩观、权力观、金钱观是楼堂馆所滥建的幕后推手,“捞钱、捞票、捞面子”是修建豪华办公大楼的真正原因,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已成为了一些干部揽金、立名的利器。
豪华办公楼配学校“难民营”需治。遏制楼堂馆所乱象,行政禁令短期有效,但从长远看,还需从制度上下功夫,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同时严格督查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此的严打高压态势。同时,相关部门加大其监管,约束权力,强化问责,不能动辄罚酒三杯。对于那些“掩耳盗铃”奢华的做法,要认真查处,严厉打击。
“豪华衙门”与学校宿舍如难民营不单单刺眼
“豪华衙门”攀比风暴露出政府工作人员恰恰是在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方面非常薄弱。历史与现实都告诉人们,一旦官员缺了忧患意识,恐怕就是问题萌生的开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的古圣先贤对忧患意识早有清醒的认识。从古至今,忧患意识始终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更凸显忧患意识的作用,而有些官员忘记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丢掉忧患意识,忘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的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但同时民生方面一些新的问题正在逐步凸显出来,教育、住房、医疗、就业、收入分配等领域的一些问题还解决得不够好,一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官员丢掉了忧患意识,开始倾向于享乐主义的路线,逐渐习惯了奢华糜烂的生活工作方式,进而扩建办公大楼,建设豪华楼堂馆所互相攀比,还美其名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比如,河南濮阳县本属省级贫困县,县领导却带头修建“豪华衙门”,以至县内建办公楼攀比成风,连当地纪委也卷入违规建设办公楼的“大合唱”。试问,这是哪家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保持和增强公仆意识,是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的准则。按理,党政机关建办公楼之类的事需要严格手续报批的。但是,越到基层,在所谓“变通”甚至“特事特办”的幌子下,报批往往就会变味。这说明,仅靠上级机关监督是难以遏制豪华衙门的。古有“当官不修衙”之箴言,但当今某些官员竟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官员们“修衙”的动力何来,恐怕还得由某些官员崇尚的另类“名利观”谈起,实际上,地方政府的决策者之所以热衷加入“修衙”的盛大方阵,除气派而豪华的建筑能给其带来“政绩”或“能耐”等美名之外,关键是某些官员还能通过其工程发包权而得到可观的“实惠”。
追求豪华是某些地方的通病,这种症状不根治,就会污染地方党政机关,在片面政绩观诱导下,攀比豪华衙门就会泛滥成灾。切实让“禁令”落到实处,还须在官员问责环节增加些力度,比如筹建豪奢楼堂馆所的拍板权常常为少数几个核心领导所把握,而贫困地区政府“大兴土木”更是个别领导“力排众议”的结果,所以问责便必须问到“根”上,各地“楼房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官场风景不断涌现,多少与我们问责不到位或监督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联,也就难怪有更多的“后来官”在“修衙”攀比风中前赴后继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