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时代最实际的呼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就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进一步加强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理论新的时代内涵。这为我们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干群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干群关系直接反映党群关系,关乎党的形象,关乎群众福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干群关系,干部负有主要责任。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现在有的干部在如何认识和对待群众的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比如,有的迷信“天命”、“天意”,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有的眼里只有领导、老板、“能人”、“精英”,瞧不起群众,听不进群众意见,遇事不愿意找群众商量等。群众观上出了问题,就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他尤其强调,领导干部“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求党员干部把握唯物史观的真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和政协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意识,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把为人民群众的事业贡献力量作为最高追求。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服务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始终植根人民、相信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二、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说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监督的。当前,绝大多数干部能够为民掌好权,但确实有少数干部用权为私。比如,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有的把权力当成个人飞黄腾达的云梯,板凳尚未坐热就想着提拔晋级;有的把权力当成个人地位的象征,自以为高人一等,摆官架子、说官话,对群众吆五喝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把权力当成“摇钱树”,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把权力当成“遥控器”,为家人、朋友牟取暴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沉迷于声色犬马,陶醉在轻歌曼舞,甚至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贪污腐化等。这些问题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异化,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割裂党的血脉,造成干群分离。剖析问题原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由于有的干部经不起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权力观发生了扭曲。从客观上讲,主要是因为党政领导干部掌握着执政资源,如果缺乏有力监督,容易引起以权谋私、权力泛滥、腐化堕落。目前绝大多数干部未经历战乱之苦、开国之艰、创业之难,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更缺少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斗争环境的历练,缺少对工农劳动群众唇齿相依的情感维系,容易脱离群众。另外,我国封建文化传统中的“官本位”意识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些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些重要论述,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体现了夙夜在公、一心为民的责任担当,体现了根治作风之弊的坚定决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