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警惕财政补贴“陷阱”

四川:警惕财政补贴“陷阱”

摘要:补贴是一剂中药,药量不够达不到治病效果,但是如果剂量太大,不但达不到效果,甚至也有可能把补贴对象“治死”。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有人认为既然是补贴,当然是多多益善,其实,补贴多少、什么时候补都是有讲究的。不少事例提醒我们:补贴的办法运用不当,很容易掉进财政补贴的“陷阱”。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甘肃夏河县的乡镇医院硬件实力不弱,但人们逢到要做一些透视之类的检查,都需要辗转赶到县城医院去。不是乡镇医院没有相关的仪器设备,原因只在没有人会操作,财政配套的一些先进的医疗机械都在仓库里沉睡,落满了灰尘。

补贴了设备,却没有“补贴”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成了摆设。这种现象社会学上称之为补贴不到位。补贴对于被贴补对象来说,就像是一剂中药,如果配伍有短板,药性自然打折扣。自然,要让补贴达到“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精确度不大现实,但是要让财政补贴落地有声,有效应,有反馈,有变化,补贴就不能是融入沧海之一滴水波澜不兴。那样的话,补贴就没有价值。要发挥财政补贴的作用,就要对补贴对象做详实的“望闻问切”,然后才能开出药方。不仅如此,在补贴之后,还应当对补贴效果做出评估,就说上文提到的夏河县乡镇医院,三年来相关人员怎么就不对补贴效果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呢?

补贴多少才算合适,平衡点在哪里,因人因事而异。就拿最低生活补助来说,最低生活补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巨大作用,像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来说,最低生活保障的刚性意义就非常重大。但是对于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最低生活标准都存在“多和少”的问题。补贴不能让有劳动能力的人躺在补贴上过日子,而要让有劳动能力和有劳动意愿的人能够从补贴上感受到力量、看到希望、催生动力。补贴不是维持贫穷的机制,而是生活改善的阶梯。在英国,政府对需要补贴的穷人进行了分类并实施了弹性补贴计划,而德国则将补贴分为刚性的粮食补贴和弹性的教育补贴。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各人病情不一,程度各异;对于有劳动能力者,个性化的药方是必须的。穷人年年贫穷,所以年年补贴;因为年年补贴,所以年年贫穷——这就是社会学上的“均衡的补贴陷阱”。

补贴少而无功,但多未必就有益。财政补贴就不应该“见富贵而生谄容,遇贫穷而作骄态”。锦上添花固然可喜,但更应该雪中送炭,把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向并不缺钱的企业提供各种补贴,而对于那些处在成长期真正需要帮扶的企业却视而不见,这就违背了补贴的初衷。

补贴是一剂中药,药量不够达不到治病效果,但是如果剂量太大,不但达不到效果,甚至也有可能把补贴对象“治死”。曾经给了我们万千憧憬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曾经风光无两的一些深圳LED企业,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如一度让无锡人引能力的人来说,最低生活标准都存在“多和少”的问题。补贴不能让有劳动能力的人躺在补贴上过日子,而要让有劳动能力和有劳动意愿的人能够从补贴上感受到力量、看到希望、催生动力。补贴不是维持贫穷的机制,而是生活改善的阶梯。在英国,政府对需要补贴的穷人进行了分类并实施了弹性补贴计划,而德国则将补贴分为刚性的粮食补贴和弹性的教育补贴。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各人病情不一,程度各异;对于有劳动能力者,个性化的药方是必须的。穷人年年贫穷,所以年年补贴;因为年年补贴,所以年年贫穷——这就是社会学上的“均衡的补贴陷阱”。

补贴少而无功,但多未必就有益。财政补贴就不应该“见富贵而生谄容,遇贫穷而作骄态”。锦上添花固然可喜,但更应该雪中送炭,把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向并不缺钱的企业提供各种补贴,而对于那些处在成长期真正需要帮扶的企业却视而不见,这就违背了补贴的初衷。

补贴是一剂中药,药量不够达不到治病效果,但是如果剂量太大,不但达不到效果,甚至也有可能把补贴对象“治死”。曾经给了我们万千憧憬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曾经风光无两的一些深圳LED企业,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如一度让无锡人引以为傲的尚德等企业大佬等,其最后倒闭的命运多少还要拜财政补贴所赐——过多的溺爱让它们过早地走到生命的尽头。

为了让财政补贴不成为陷阱,就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补贴机制,要有大量的调查,更要有对补贴效果的科学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纠偏补正,并在适当的时候对不合理补贴项目启动问责机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