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我们追朔“圣地”的由来,1938年,抗大学员王云风在《奔向延安》这首诗里写到“万重山,难又险。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涛涛。”抗大教员何思敬当年在书里这样描述,“延安是人们热望之中心。好似基督教徒之于耶路撒冷,好似回教徒之于麦加……”。延安为什么这么令人神往,就是因为延安时期党、政、军、民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根,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魂。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它的原生形态主要是:“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抗大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整风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公仆精神”、“延安县同志们‘布尔什维克’精神”、“劳模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概括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尊重历史,我们需要弘扬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为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向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延安这片黄土地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成的红土地。当年,以红都子长、志丹为例,四口之家就有一个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我们不能忘记这段红色革命史,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勇于担当,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肩负起革命先烈和先辈们未竞事业。面对现实,仍需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国是经济大国,经济增长力引领全球,但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能力不足、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加快科学发展进程,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迎接未来,未来我国要实现“两个目标”:建党一百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使《中国梦》梦想成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新时期如何弘扬精神,我有四点和各位领导同志们共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