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国家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贫困山区的面貌要得到彻底的改变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必须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小康,但贫困的地区也不少,而且,这些贫困地区因为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发展经济相对困难,发展机会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党和政府进一步的加大扶贫力度。习总书记这次三中全会之前的调研就体现了党委的高度重视。
二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必须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宜当地的产业项目。这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了解了当地葡萄、柚子、猕猴桃等水果的引种和销售情况,强调了产业发展要抓科技、盯市场,对附加值高的水果产品进行了赞扬。这些对于当地以后发展特色产业起到了指导作用,调研鼓舞人心。
习总书记这次湘西实地调研,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强调了要重视科技的力量,也倾听了普通百姓的诉求,对于各级党委今后指导开展贫困地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贫困地区的发展将会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贫困地区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总书记“侧身让路”是干部“大讲堂”生动“活教材”
领导“先过”、领导“先行”、领导“先请”……在人们看来,领导“为先”都是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更何况作为国家领导人,高级领导干部的习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侧身让路,尊重还给群众,方便群众、把路让给了村民,把时间让给了村民,充分展示了领导干部应有的好作风、大胸怀,让我们看到了温情脉脉、为民着想的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
总书记“侧身让路”向干部言传身教亲民情。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居高临下,总书记到贫困地区考察,把自己当成了普通百姓,与百姓聊家常、谈发展,看见老乡身背重物,主动让行,总书记这样的行动,群众感受到总书记是如此的亲切与可敬。同时,总书记也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课,要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必须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的干部当亲人,愿我们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树立并强化这样的亲民情怀。
总书记“侧身让路”向干部讲授爱民情。在果园中,习近平总书记见到果农背着筐子,问了一句“重不重”。这一句温暖的话语,体现了总书记对百姓的关心爱护爱护,传递着浓厚的爱民情怀。同时告诫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总书记“侧身让路”要干部学会为民情。总书记听说有五六十斤,他赶紧侧身说“你快走吧,背着很重”。这小小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应像总书记这样,时时刻刻为百姓考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总书记的这些做法,都为所有的党员干部树立了生动的教材,启示广大党员干部一定一定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