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作为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在这个特别的金秋注定是夺人眼球的,山区一片喜庆丰收的场景,习总书记不辞辛苦来到这里看望群众,采摘水果,走村入户,……他那关切的话语,充满关爱的眼神,微小的细节把他亲民为民的无限大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身上,民众们都感觉到了一股勤政为民、和蔼可亲的清风,从习总书记冒雨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了解情况并应邀同工人们合影,到这次湘西调研的种种微小细节,无不让广大群众温暖非常。
在调研中,习总书记千叮万嘱:不能老喊口号,不能好高骛远,要因地制宜作出成绩来。短短一句话却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在个别地方,空喊口号的现象非常严重,事情无论大小,口号标语必不少,有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然后却往往行动跟不上节奏,最后目标成为泡影,其实“空喊口号”就是形式主义的作风,群众也最为反感,要是好的目标落实不了怎么能够凝聚人心呢?因地制宜促发展体现的就是要创新方法,因势利导,扎扎实实的为群众办出实事、办出好事,坚决杜绝形象工程。
走群众路线,走要走得“实”。“实”,顾名思义,就是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主义,“踢除”官僚主义。“我今天来,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看望湖南少数民族乡亲们。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这是习总书记与十八洞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的原话。的确,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需要千千万万个“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原生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真实、最实在的。
走群众路线,走要不怕“苦”。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次习总书记挑选的考察地点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并且一路之行都是狭窄山路。放着那么多繁华城市不选,放着那么多平坦笔直路不走,干嘛偏选这个特困区?基层偏远山区条件的确艰苦,这里的老百姓也容易担心自己被遗忘,尤其需要党组织的特别关心。如果这次不是总书记到了施齐文家,也许老两口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的总书记是谁、长什么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像总书记一样,多到基层一线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条件艰苦一点又怎样,咬牙坚持一下就过来了;脚下沾满泥土又怎样,洗洗刷刷又恢复原样;累了疲了又怎样,稍作歇息又重新上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没有迈不过的坎,只有不想走的路。
走群众路线,走要边走边“问”。如今,一些党员干部经常下基层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却始终不愿主动开“口”与群众交流,只顾闷着头走,教育实践活动也始终不见成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脱离“群众”二字,只顾走而不闻不问,那不叫走群众路线,顶多能称之为“散步”,仅有“强身健体”之效。由此可见,“走”的同时也要多“问”,“问”又该如何问?习总书记给出了我们最佳答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之行中,总书记看到背着满篓柚子的村民就问:“重不重?”并主动让路,碰到果园深处前来收购的贵州客商就问:“收购价是多少?”“有无滞销?”,来到特困户家就问:“吃得饱吗?”“养猪了吗?”……拉近干群、党群关系的同时也真正了解了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倾听民意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党委工作如何惠民利民指明了方向。“问”是一门学问,需要党员干部在走群众路线过程中具体参悟。
当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仅仅靠“实”、“苦”、“问”是远远不够的,党员干部应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对。习总书记就走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表率,亲力亲为进行了示范,难道我们其他的领导干部还能无动于衷吗?期待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像习总书记“这样”走党的群众路线。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