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对照习总书记“侧身让路”的举动,照照这面“镜子”,在联系服务群众上,是否做到了方便于民,让利于民,惠泽于民。“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密切群众联系,融洽干群关系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让一让”、“等一等”做起。唯此,领导干部才能更好的在群众中、党员中树立威信、树好形象,才能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怎么称呼您?”彰显主席的亲民务实作风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更是亲力亲为,多次深入基层、深入民众调研。习总书记在践行群众路线的时候,更是“卷裤腿打雨伞”,深受人民群众的称赞。
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陵山考察,更是专挑贫困户,专门深入少数民族家中考察了解情况。苗族贫困大妈的一句“怎么称呼您?”,更是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民务实作风。
一句“怎么称呼您?”说明苗族的贫困大妈并不认识习近平主席,这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如此。因为对于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山区,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不认识国家主席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主席的亲民爱民之风。说主席亲民,是因为主席下基层的时候,从不给地方政府打招呼,也从不按地方政府安排的行程去考察。而是身体力行,亲自到最贫困的地区去,亲自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去,以真正亲近人民,真正了解民情民意。
同时,一句“怎么称呼您?”更是在证明主席的务实之风。要下基层,要考察调研,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下一次基层就要取得实际效果,而不是搞形式主义,玩花架子,搞走马观花似的调研。
习近平主席的亲民爱民务实之风,是全国所有党员干部们学习的榜样。践行群众路线,各级党员干部更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真正改掉不下基层,下基层就按基层设计的路线走,接触的群众都是当地“有头有脸”和见过“世面”的能人的坏习惯。
总之,践行学的群众路线,所有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亲民爱民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心中有老百姓,要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之后,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才能把老百姓当亲人,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实、解难题,谋福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