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塑造:国家建构的重点(7)

公民塑造:国家建构的重点(7)

(三)普通人向公民转化的个人责任:规则遵守者与公共道德实践者

社会公共生活和政治公共生活在现代国家是向每一个社会成员开放的,公民资格权利的价值在于其平等性,也在于其可选择性。一个人可以选择行使积极权利,承担起公民责任,也可以选择拥有消极权利,不介入政治公共生活。普通人是不是转化为公民,不在于任何形式性的宣告,而仅在于选择行为。因此,在当前这个开放性的社会关系格局中,个人选择成为公民,即是对同胞权利的尊重和对共同体秩序的遵守,由此形成以家庭为根基、社会自组织形式为纽带、国家政治生活为伦理秩序追求的社会力量,支撑共和国的强大复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公民的塑造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提供公平规则和履行教化之责,需要社会自组织来捍卫社会网络和公共道德底线以及社会成员个人践行规则和道德。假以时日,一个价值共享、具有较强权利行为能力的公民共同体,将展露其团结、稳定和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6]民政部.社会服务业统计季报(2012年第4季度).

[3]http://nccsdataweb.urban.org.

[4]http://www.ncvo-vol.org.uk.

[5]Leonardo Letelier. Journey into Brazil's Social Sector.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winter 2012.

[7]Giovanna Procacci. Poor Citizens:Social Citizenship versus Individualization of Welfare. Colin Crouc, Klaus Eder, Damian Tambini. Citizenship, Markets, and the Stat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49―50.

[8]Jürgen Haberma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96:367.

[9]古乐朋、詹姆斯·富勒.大连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53.

[10]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

(作者简介:褚松燕,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