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10)

如何看待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10)

由此进一步,可发觉,卡夫卡用交互映射的方式,将K自己旁观式的普通人法律态度和大多数人旁观式的普通人法律态度,结合起来以作展现,以K感受为中心点向周边大多数人扩散,强化读者对大多数人旁观式的普通人法律态度的认识,又以周边大多数人旁观式的普通人法律态度衬托K的意识表现,证明“大多数人”的概念甚至可包括深陷诉讼中的任何个人,使读者相信,旁观式普通人法律态度的自然、普遍。

在此,一个问题逐渐浮现并需深入讨论:普通人特别是其中大多数,除对法律“秘密”和行业性质的理解成本颇高外,缘于其他原因,或许并未想到、关心法律的“秘密”或行业的性质,其甚至终身未和法律发生联系,或如埃利希所言,命运仅和各种日常规矩相互纠缠。 [86]其他原因可能涉及两个现象。

第一,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及惯习。一般说,人们总沿着自己感觉、设想的生活路线平常缓进。个人当然会有重要的境遇,但“重要”一方面以自己认定为标准,偶尔参考他人意见,另一方面常和法律无关,如经济萧条中的失业、生活动荡中的失恋,或突如其来的亲人离去、曲终人散的朋友远走……此外,正像本文开始提到的,如无必要,甚至即使“重要”,个人常会在自己行动实践与法律之间划清界线。对个人,日常安排最符合人生的逻辑,亦为长久的生活逻辑。惊天动地或大起大落,总和平常化的个人没有更多联系。由此,大多数人总存坦然的生活态度及日复一日的惯习。

第二,信息获得有限。当发生事件时,除直接目击、听见、接触的现场者,人们要么毫不知情要么逐步获得信息。在逐步获得信息时,通常论,因信息获得的途径有限,间接听读几乎为最主要的方式,故普通人获得的信息自然零散。尽管可看到,间接获得信息后依然有人可能发表意见,或赞扬或谴责,或分析或评价,以标明立场试图干预,但就大多数人而言,最常见的则是“不置可否”。大多数人所以如此,一方面因为其更关注自己的事务,另一方面因为,其常清晰知道自己获得的信息总是“部分”的,甚至“不太可靠”。这意味着,“不置可否”、“沉默”,或即使知道事件发生,如K的诉讼,大多数人依然继续自己的生活态度及惯习,有其信息不完全的理由。

生活态度及惯习,同样重要的信息获得有限,是理解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的又~关键。总体看,遵循既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最易使个人的日常活动和愿望实现(非过于理想化的愿望)降低成本,因为,其减少了与他人或社会的隔阂及摩擦,亦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可能的阻碍,如俗语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而信息获得有限,某种程度上,恰有益于这种成本降低。一般情况下,正是缘于不知道是什么、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普通人才会基于经验而作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旁观,其属最有利于己方的行动策略,减少了社会接触进而减少了隔阂、摩擦或阻碍。换言之,信息获得有限会使正常的普通人小心翼翼,进而避免行动成本的增加。当然,有时所得信息颇为丰富,个人亦不敢轻举妄动,但细究之,此时实际上是信息过于复杂甚或矛盾,扑朔迷离,其属另外意义的“信息获得有限”。

就此看,大多数人总是遵循既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并总是信息获得有限,故对法律活动容易呈现“旁观”,视其与己而言“不重要”。而利益直接卷入法律活动的个人,典型如K,及间接或潜在卷入者,典型如寓言中的乡下人,其在某些层面亦为大多数的一员,故即使卷入,依然可能带有大多数人的一般性遗迹。实际上,卡夫卡通过各类人物的言谈话语及行动,如格鲁巴赫太太、爱莎、丽尼和画家的,包括主人公K,非常敏锐地将这些最一般的常人生活逻辑细密铺开,并将信息不完全的制约迂回展示。

但其更敏锐之处,在于将此逻辑、制约和法律活动对照起来,使其并行,引导读者反思对照而来的含义、并行产生的意义:

法律是“秘密”,亦为“贵族”的活动,其和行业紧密相连,但“秘密”及“贵族”的涵义又缘于常人的生活逻辑—遵循既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还有信息获得有限。在这种逻辑中,同时,在信息不完全且不可能完全的结构中,“秘密”问题包括行业问题,再次获得了深入论证。由此引申的结论,是当想到法律的“秘密”、行业时,我们亦应想到常人的生活逻辑,其获得信息的有限,反之亦然。进一步,如我们读者是正常的普通人,是否同样像卡夫卡“法制文学”中的人物,易遵循既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遭遇信息获得有限?如此,面对法律活动是否同样易“旁观”?

换言之,遵循既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及信息获得有限,与前述法律“秘密”和行业性质,存在辩证关系。这里的意思是,发现“秘密”,体会了“隔行隔山”,更易遵循原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知悉自己的信息有限;反之,常遵循原有的生活态度和惯习,信息获得有限,更会觉得“秘密”、“隔行隔山”。

如此,我们势必需重温前文中的一个概念:难以存在法治的“全民事业”。

本文关键词: 刘星 法律态度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