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去哪儿”(3)

英语教育“去哪儿”(3)

抽样扭曲结果,多元决定未来

由英孚集团研制的这份报告旨在展示全球非英语国家与地区成年人英语技能进展程度,其数据采集自2012年针对全球75万名成年人展开的在线英语水平测试。所有被测者均为英孚学员。诚然,被测者并非经由严格抽样产生,无法上网的群体也被排除在外。这势必扭曲研究结果,亦否定其典型性。

该报告过于强调英语技能关乎增长率与竞争力,似乎向世人宣告,得英语者得天下。当然,报告由一家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商业培训机构推出,这种偏执固然无可厚非,只是须谨慎解读。譬如,报告中北欧诸国的指数傲居榜首,至于是北欧人对英语学习情有独钟助推经济腾飞,还是经济实力实现北欧人在资金与时间上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便难以决断。其实,相比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北欧的超前福利制度之于强国功不可没。

此外,该报告在个体层面轻描淡写。外语学习自古便是一种折磨,因为这种行为及其价值取向的精英化,就是说,学习外语,要么世代精英,要么竭力跻身精英。而且,如果说,莎士比亚时代,学习拉丁语是“一种男性青春期仪式”,那么,当今全球化时代,学习外语仍为一种青春期仪式,因为各国均力图通过国民教育,培育能够参与、分享并促进人类进步的世界公民。熟练掌握外语已不再是炫耀性资本,而是与母语读写能力并列。只是,这种外语未必是英语。语言多元化犹如基因多样化,是人类生存与进步的必要保障。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曾希冀,通过赋予“人文主义治世理想”让拉丁语成为全欧洲的统一语言,但事与愿违,欧洲成为语言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正是语言多样性,欧盟推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被命名为伊拉斯谟计划。(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

日本从最初的早期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到后来英语学习对母语能力的影响,从讨论到正式实施耗时逾25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