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何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我们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长速度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就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实际上是要引导社会预期。什么合理区间呢?老有人追问我,说这有上限下限,这最终到底是多少啊?那就是GDP按照今年人代会所确定的,增长7.5%左右,作为我们的下限。上限CPI,就是物价上涨不能超过3.5%左右。
如果经济运行真要滑出这个合理区间,政府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在这个合理区间内,我们还是尽可能地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着力去推进改革,着力去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来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不是说政府没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是有的,也是有能力的,我们向世界明确发出这个信号。
【李克强: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何来】
今天我看外电分析,说中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不错啊。有些客观的国外经济学家写文章说,中国经济衰落的预言又一次食言了,说中国要硬着陆的人要感到遗憾了。所以说,我们整个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有能力也是有条件的。要说信心重要,信心从哪里来?我说最重要的信心是来自于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来自于在座同志们所代表的中国亿万职工的勤劳智慧。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冲击以后,2009年中国经济表现不俗,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中国工人照片,其中包括农民工。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的工人在支撑着,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劳、勤劳、勤劳!没有比这样的工人更勤劳刻苦的了。我跟他们讲,你们还少了一个词,我也和你们重复三遍:智慧、智慧、智慧!
【李克强:两个维度看待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什么叫中高速?我认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谓“中”是和我们过去比较。过去是两位数增长,平均是9.8%。7%以上、7.5%左右就算中速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仍然是高速。特别是在大国中,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高的速度。
【李克强: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
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李克强经济学“公开课”为啥广受好评
对于李克强这几场经济“公开课”,境内外媒体普遍赞誉有加:权威、轻松、活泼。诚如台湾《旺报》所指出,李克强的脱稿演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却没有艰深难懂的专业词汇,“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这次演讲显得意义不凡”。
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这一新词由成立于1997年的巴克莱资本公司创造,以此指代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据巴克莱称,克强经济学政策的三大支柱为经济减速、财政货币去杠杆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巴克莱认为,“李克强经济学”恰恰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选择。
李克强总理所讲的这几堂“公开课”,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李克强经济学“公开课”,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清楚地道明了改革的着力点和目标,更展示了当今中国经济掌舵人的自信心。正如李克强所说,“我们最重要的信心,就来自于伟大的工人阶级”;“所有劳动者都需要关怀”;“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李克强“公开课”之所以受好评,说明人们对李克强这样的平民化治国风格给予充分肯定。放眼世界,像李克强总理这样的经济学博士,能用平民化的语言把深奥的经济学大道理,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大说一通,还真的如凤毛麟角。人们在惊讶之余,更对李氏的工作作风褒扬有加,其实并不出人意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