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总理公开课”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6)

【案例】“总理公开课”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6)

所以,抛开内容不谈,“公开课”这样的形式,就值得所有的官员学习。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海量空间,足以容纳所有的资讯。各级官员的重要讲话,完全可以这样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公众。这在技术上已不存在任何困难,考验的只是官员们,是否有这样的自信和认识。一些官员脱了文稿不会“讲话”,冗长枯燥的语言,掩盖的往往也是僵化教条的思维。能否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大程度是检验一个官员能力的重要指标。

转变官场文风会风,隔段时间就会重申一次,可见其重要,也可见其艰难。转变之难,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没有外界监督。如果所有官员的重要讲话,都能以“公开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谁讲得好、谁讲得差,民众一目了然,就会形成一种监督力量,改变也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

当然,“公开课”值得学习的,不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还是“受众本位”的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述,是为了平等有效的沟通。个人喜好、风格不同,未必每个官员都喜欢“讲课”,但要让自己的想法、官方的决策,为下属和民众所理解,这种自信而坦诚的沟通态度,则是必须要有的。

【启示与思考】

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李克强的这次经济公开课显得意义特殊。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充分自强自信。李克强总理经济形势报告论题精准、内容翔实、分析透彻,对各类数据新手拈来,显示“学者总理”扎实专业学养,彰显我国领导人治国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内行化。正是这内在能力支撑,才让总理在“公开课”中判断果断、论点清晰、方向明确。才能够将这底气十足的讲话毫无保留地通过互联网展示在全世界面前。同时,这也昭示我国治理步入更加重视科学治国新阶段。

同时,它展示了中国领导人改革的坚定决心。李克强总理在“公开课”中讲得最多的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他毫不讳言当下的重重矛盾难题,但是他更加语气坚决地一再强调,要“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要“简政放权”,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入攻坚,渡深水区、啃硬骨头。彰显出中国领导人只要是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就义无反顾、舍我其谁的决心。

此外,它展示了中国领导人行事作风“接地气”。70多分钟的“公开课”,从头到尾脱稿演讲,轻松幽默的语言、如数家珍的案例,实实在在,没有一个晦涩难懂的词汇,没一句虚与委蛇的官腔。这是深入一线之后的真知识,脚踏实地之后的真智慧。这样的话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这不但是表达方式上的转变,更是行事作风的转变,为官员树立了标杆、为改革指明了方向。

总理的“公开课”时间不长,但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十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但是除了让我们好好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息。一方面,政府部门和老百姓之间应该多一些交流的形式。另一方面,官员要有一种眼睛向下看的态度。因为想让自己的想法、官方的政策,被老百姓理解和接受,就需要民生视角和谦和态度。

这场意义特殊的经济公开课,不但让我们对当下国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让我们在细节上感受到越来越惊喜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国的未来更加有信心、更加充满希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