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与体系:挑战与抉择(6)

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与体系:挑战与抉择(6)

注释:

①在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下,缴费确定型的养老金给付根据名义账户积累下的个人缴费额与设定的收益率决定。向基金制转轨虽然本质上是现收现付制,但形式上它采取基金制方式的实账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养老金给付由个人缴费及基金投资回报决定。

②根据人社部网站《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参考文献:

[1]徐博.编织社会保障网,养老制度今年全覆盖[N].光明日报,2012-06-30.

[2]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中国公共政策格局的历史性转变[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07,(1).

[3]关信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8,(5).

[4]Feldstein, M. S. and Samwick, A. A. The Transition Path in Privatizing Social Security[Z]. NBER Working Paper, No. 5761, 1996.

[5]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2).

[6]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5,(3).

[7]项怀诚.中国特色的基本养老体制与全国社保基金[J].中国国情国力,2007,(6).

[8]龙朝阳.“税费分筹”:养老金制度筹资方式优化与结构性调整的契合[J].学术研究,2012,(12).

[9]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10]韩烨,韩俊江.从制度赡养率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发展面临的挑战[J].经济纵横,2013,(5).

[11]郑秉文.法国高度“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社会保险,2008,(3).

[12]陈颐.关于我国全民养老保险体系及其资金问题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

[13]张冀.人口转型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可能从日本吸取的经验与教训[J].河北学刊,2012,(5).

[14]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成就与教训[J].中国人口科学,2009,(5).

(作者简介:申曙光,魏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