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改革中的权力重整(2)

新一轮改革中的权力重整(2)

核心提示:中国的各项主要权力正面临重新整合,总趋势是向中央最高层集中。地方政府如何从“开发总公司”过渡到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

去年的11月15日,新一届领导人正式履新。上任短短一年时间,即拿出了全盘的改革方案。

过去几年来,已经基本成为社会共识的是,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改革红利殆尽,经济社会矛盾突出,不改革将极可能停滞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

最突出的,比如,名称中带有“改革”两字、被认为肩负有国家综合经济社会改革责任的国家发改委审批权持续加大,触角延展到更为广泛的行业;税收匮乏的地方政府靠卖地和地方融资平台,成为实质上的“经营性公司”,导致了民怨四起的高房价、危机四伏的地方债以及大量阻碍产业升级的落后产能;大型国企则凭借与政府的关系或行业垄断进一步坐大,扭曲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随着2009年4万亿投资的出笼,政府对经济的干涉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种种政府直接上场参与经济竞争的共同结果是,社会活力受到重大打击,民营经济被挤出效应明显,社会中产阶层生活改善缓慢。

唱衰中国经济,对以政府为重要推手的“中国模式”的质疑,再度在国内外流行起来。如何解决这种状况,成为新一代领导面对的最大问题。过去几个月,新的领导层一直释放出的信号是,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三个自信”的同时,加大市场化改革。

在制度自信的同时,对制度本身进行完善,尤其是对党内进行整肃,对被认为是社会不良趋势的方面进行打压,是过去几个月中,外界观察到的普遍现象。

在内部整肃中,中纪委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几乎每个月查处一名省部级官员的“大老虎”,加强中央巡视组对地方各级重要领导的工作和作风进行巡查,到要求各级公务员退还各种购物卡,乃至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事无巨细,“老虎苍蝇都要打”,决心可谓宏大。同时,对军队进行作风整顿的消息,也在大众媒体上广泛传播。

而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民主生活会,民众通过电视看到了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为政一方的大员们难得一见的谦卑地“批评与自我批评”。

记者得到的信息是,上至各部委的公务员,下至县乡的基层官员,对作风整顿都有一定反应,虽然未必完全改变,至少有一定警觉。内部整肃显然暂时取得了一定效果。

对社会面管控的加强,则可以从坚持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打击网络谣言等例子中反映出来。

此次三中全会改革释放出的信号,直接承接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见新一代中央领导层对于改革的巨大抱负。只是这一次,经过多年“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试验式改革后,终于提出了一个有时间、有路径、有组织保障的总体性“顶层设计”方案。

在高举改革旗帜的同时,三中全会公报重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