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鞋垫奶奶”去留引争议 伦理与规则的大考量(2)

【案例】“鞋垫奶奶”去留引争议 伦理与规则的大考量(2)

七旬老奶奶孤苦度日

张奶奶现在租了一间小平房,每月房租200元钱,这也是她能承受的极限。每天的午饭就是白菜和馒头,“小时候吃麦苗啃树皮,现在有白面馒头还有啥奢求?”“我都想家了,但不想回去。”张奶奶告诉记者,她没有兄弟姐妹,曾有过两任丈夫,其中第一任丈夫在她30岁时溺水身亡,两人没有孩子。改嫁后,第二任丈夫带来两儿一女,后来张奶奶还收养了一个女儿。现在儿女们都长大成人,关系渐渐疏远,她虽然很想家,却不愿回去。如今,张奶奶惟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养女。“她现在孙女都有了,就是还没盖房,等盖好房我就搬回去啦。”张奶奶说,她在保定清苑老家的房子已经塌了,回去了也没地方住。

争议

学校保卫处:经营活动要集中到店面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河北师大保卫处。工作人员称,他们都是按照学校的规定来办事,不仅“鞋垫奶奶”不能进校从事经营活动,其他的摊贩同样不让进入学校。“这也是为了维护学校安全、整洁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前新校区也曾出现过随意摆摊的情况,学校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基于前面的教训,除了学生一些非营利性质的活动外,有经营性质的活动都要集中到店面中,这事是由后勤集团的开发办公室来负责的。“虽然‘鞋垫奶奶’值得同情,但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先例,一旦放开这方面的限制,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学校外边很多摊贩都会进入学校,到时我们的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

师大学子:不只为老人也为了大家

“再不做偏执狂”是最先发帖呼吁照顾“鞋垫奶奶”的网友,现在是河北师大大四的学生,从老校区到新校区,她见证了“鞋垫奶奶”为生计奔波的不易。“现在老校区都已经拆了,原来的房子都不见了,但看见老奶奶,我就想起原来的时光。”“再不做偏执狂”说,发帖呼吁不只是为帮助老人,也是为了保存大家的一份集体回忆。

一名大一的学生告诉记者,她常看到“鞋垫奶奶”的身影,后来又在 QQ空间里知道了“鞋垫奶奶”的故事,就想过来到照顾“鞋垫奶奶”的生意。“我没在师大老校区待过,但奶奶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为生计奔波,我们想让她留在学校。”“鞋垫奶奶”的故事引起了师大学子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表示即便不需要鞋垫,也会去买上两双,只因一份爱和坚持。偌大的校园,能否给这位75岁的老人留一个安身之所?

【媒体争议】

支持:大学驱走摆摊老太,并非无情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谁都可以拿起道德的大棒对河北师大口诛笔伐,但大家却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学毕竟是校园之地,不是马路边的自由市场,如果谁都可以到校园摆摊设点,那么,校园优良的学习环境如何维护?我们不能因为同情一个人而坏了整个校园规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罔顾现实就容易陷入理想化的“乌托邦”。不当家就不知柴米油盐贵,几名女大学生想留住“鞋垫奶奶”,只是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但如果站在校园管理方考虑,确实很无奈,也无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同情是一回事,规矩又是一码事,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不能因一个“鞋垫奶奶”而乱了校园管理规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终究情不能代替法。在处理“鞋垫奶奶”这件事情上,表面看学校可能对老人做得无情,但对师生却有情。不能因小情失大情。作为校园管理方,维护校园安静的教学环境才是其第一位的工作。

正像中南海不能摆摊设点,学校同样如此,放进一个“鞋垫奶奶”,还会有更多的像“鞋垫奶奶”的弱势群体需要谋生,学校又该如何处理。

“鞋垫奶奶”的遭遇值得同情,但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必须依赖于政府部门,不能把政府的工作让大学承担。从这个角度讲,不是偌大的河北师大容不下一个“鞋垫奶奶”,实属无奈之举,对此,还是希望全社会给予充分宽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