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鞋垫奶奶”去留引争议 伦理与规则的大考量(3)

【案例】“鞋垫奶奶”去留引争议 伦理与规则的大考量(3)

反对:“鞋垫奶奶”需要的只是个能够生存的空间

河北师大校园内,一直存在着一个平凡的身影,她就像道边的古树,时常出现,却又无人留意。她默默的见证了这所学校20多年来点点滴滴的改变和发展,她或许并不属于这所学校,但如果离开了这所学校,她真的无法生活。

她被学生们的称为“鞋垫奶奶”,姓张,75岁,中年丧夫,改嫁后虽有儿女,却无自己亲生。现如今,张奶奶有家难回,只能自己租间小平房,以白菜和馒头度日。老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养女将来能把自己接到身边,安享晚年。

张奶奶以前一直在老校区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师大搬到新校区后,每天就靠着卖鞋垫儿为生。她就像秋天的落叶,风吹向哪里,她就飘向哪里。如果离开了校园,她真的不知去哪里,因为校园外有城管,她没办法摆摊,可以说河北师大的校园给了她一个能够生存的空间。

然而近期,“鞋垫奶奶”却遭到了校内保卫人员的驱赶。理由只有一个:净化校园,整洁环境。我们不能谴责校内保卫人员的行为,因为学校有学校的规定,摊贩不得在校内从事经营活动,这既是为了维护学生们的安全,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此规定合情合理,毕竟学校是不是菜市场,需要的一个安静、整洁的校园环境。

然而,学校面对着一个在校内生活了20多年的孤苦老太,是该铁面无私的依规办事,还是该以人道主义的思想,融情于法,在规定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呢?

河北师大的校训是“怀天下,求真知”,但在此件事情上,如果连一个可怜的老太都包容不了,那“怀天下”该从何说起?如果连人间温情都弃之不顾,那“求真知”又有何意义?校园环境不是社会环境,虽然都要有章可循,但“鞋垫奶奶”和保卫处,绝不是城管与小贩,他们并没有方方面面的利害冲突,学校只需要给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老人能凭着自己的手挣些卖鞋垫儿的钱即可。

我们相信,学校的让步带来的绝不是杂乱的校园形象,而是一个温馨的角落:让来此深造的莘莘学子,感受的到不仅仅是学术氛围,同样还有人间温情,让“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不是高高的飘扬在理想的天空,而是充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大学能否容下“鞋垫奶奶”一块谋生之地

河北师大保卫处工作人员称,学校搬到新校区之后规定,除了学生一些非营利性质的活动外,有经营性质的活动都要集中到店面当中。由于摆卖鞋垫利润微薄,“鞋垫奶奶”根本就不可能租得起店面。如果学校因此而驱赶“鞋垫奶奶”,也就意味着“鞋垫奶奶”将要失去这唯一的微薄生活来源,生活陷入困境当中。这显然是一个追求和谐与人性化的社会中不应当出现的现象。

河北师大所以规定经营活动都要进店,初衷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河北师大有关方面没有必要将制度与人性化关怀对立起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学校有关方面完全可以在执行制度规定的同时,对“鞋垫奶奶”这样的特殊对象给予特殊对待。而在偌大的大学校园之内,让“鞋垫奶奶”有一小块摆卖鞋垫的地方,并不就会对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与破坏。

此外,大学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具有人性化关怀意识,属于思想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河北师大有关方面能够给予“鞋垫奶奶”这样的特殊对象特殊对待,在校园内给予这位75岁的老人一小块谋求生计之地,其实就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将会有助于培育与促进学生们的人性化关怀意识提升。

而在当前大学校园之外的社会,尽管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确实一定程度地存在人情冷漠的现象。特别是部分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还存在对社会弱势群体关爱缺失与生硬执法的现象。而部分政府执法人员所以对社会弱势群体缺乏关爱、生硬执法,除了与其机械执行相关制度规定有关之外,很大程度上实际也折射出其人性关怀意识的缺失。而在当前大多数年轻人都可以上大学情形下,学校在其学习阶段即对其大力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包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育与提升学生们的人性化关怀意识,将会有助于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人性化色彩得到促进与提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