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读懂“月存500自我养老”背后的民生焦虑(2)

【案例】读懂“月存500自我养老”背后的民生焦虑(2)

月存500元“自我养老”靠谱吗?

月存500元,坚持30年,本金为381203.44元,按照目前的5年期银行利率,利息为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得3376.23元,而本金还是38万多元。这样的算法似乎使一些人觉得,“自我养老”挺靠谱。

问题在于,30年之后月入3000多元,能过上怎样的生活呢?我们是发展中国家,30年前的1982年,人们每月才拿几十元,当时几十元就够全家一月吃穿用了。如今几十元只够一个人去吃回洋快餐。这样的比较未必严谨,但不乏思考价值。此外,38万元本金即便在当下,也就够在北京买十平方米的房子(还不是什么好地段),30年后恐怕更是“毛毛雨”。显然,通货膨胀以及利率变动等等,都不容回避。想当然式的算法,有太多刻舟求剑的意味。

再看社保,保费的缴纳标准是根据社会平均收入不断调整的,而收入则是根据物价水平相应变动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水长船高的过程。因而,社保退休金的“成长性”大大高于个人“定额存”。此外,它对用工企业具有强制缴纳约束性,而企业缴纳部分又高于个人缴纳部分,这笔账不能不算。更重要的是,社保与自保并不矛盾,在缴纳社保的同时,个人照样可以自己投资与储蓄,“双保险”何乐而不为?

人们并非不知道社保的益处,但一些人还是质疑养老保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目前各地的养老保险不仅缴纳标准各不相同,而且没法“通存通兑”,这给广大流动人口带来相当的后顾之忧。其二,延长养老保险缴存年限仍然处在激辩中,而且也是专家意见与百姓观点冰火两重天,人们不愿“被多缴”养老金。第三个疑问与第二点紧密相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大,养老金空账户运行,更让人们对资金能否真正保值增值、养老目标能兑现几何产生隐忧。

正是基于种种不确定与不满意,才有了“自己给自己养老”一说。这之中,虽有想当然与抬扛的成分,但有关方面也不能回避社保存在的问题。对管理者而言,进一步加大政府性社保投入,真正让国企利润充实养老金,全力打破社保的地域性壁垒,让群众感受到老有所依,才能真正体现并增强社保的公信力。

官方回应月存500元比交社保靠谱:面临诸多风险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每月定存500元,30年后,到退休时足可自己养老。

这篇网文得到很多网民的支持。记者8日联系到深圳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黄险峰,请他就这一观点进行分析。黄险峰说,从个人养老到家庭养老到社会共济,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仅仅依靠自己储蓄养老很不靠谱,因为面临诸多风险。

首先是通胀风险,物价上涨、工资上涨都是其体现;其次是个人养老的抗风险能力很低。黄险峰介绍,为了抵御通胀,现在社保退休金也在水涨船高,不断提升养老金水平。现在退休人员没有一个抱怨当年缴得多现在拿得少,反而是抱怨当年缴得少现在拿得不够多。

读懂“存款养老”背后的民生焦虑

显然,无论怎么算,还是按月缴纳养老金比较“划算”,社保官员对此给予“不靠谱”的置评也确实很有道理,但是,社保官员显然没有读懂网友算这笔账背后的“含义”,几年来,关于企业职工延迟退休问题,国家养老金缺口问题,养老金“入市”问题等等一直争议不断,让人对国家的养老金制度产生了极度的彷徨和不信任,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宁愿将所缴养老金打折“套现”也不愿意将来留着养老,而更多的舆论也对国家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变动以及增值与安全问题产生忧虑,总之一条就是“不放心”,更对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合理产生某种无奈又有些“报复”的心理,同时,又对那些自身不交一分钱养老金,却不但管理着数额庞大的养老金,又对养老金问题进行“决策”官员流露出的极不信任,种种复杂矛盾纠结而成的焦虑,才通过这一账单反映出来,如果说对“存款养老”,网友发出“别给国家添麻烦”的声音是真心出于“替国家分忧”的话,那实在是一种“误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