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读懂“月存500自我养老”背后的民生焦虑(3)

【案例】读懂“月存500自我养老”背后的民生焦虑(3)

从媒体报道我们知道,这些年很多地方经济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更是逐年增长,不少地方政府不仅追求奢侈豪华浪费严重,大肆攀比甚至顶风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在各种政绩形象工程上“一掷千金”,而在真正叫的最响的民生项目上却是捉襟见肘、十分“吝啬”,据媒体报道,向民生倾斜的执行理念在落实过程中被地方政府大打折扣已成普遍现象,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抽查数据表明,全国有87%的县市在民生项目投入上“多项不达标”,但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地方政府仍违规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或用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这种民生观念,作为普通老百姓谁又放心把自己的养老问题交予他们“做主”?。

实际上,政府官员更应读懂这份“存款养老”账单背后的民生焦虑,网友并不是不知道“存款养老”收益低、有风险,甚至“不划算”,但显然觉得把钱存进银行更安全,在安全与未知和不放心之间进行权衡,人们自然会做出自己的理性选择,而政府官员要做的是如何满足“存款养老”账单背后的民意期待,真正在民生问题上取信于民,在养老问题上“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多站在普通群体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民生政府,是如此,人们自然会感到还是缴纳养老金养老,把钱存在政府手里更“靠谱”。

【启示与思考】

每月定存500元,30年后到退休时足可自己养老,比缴社保更靠谱。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个看似完美无缺的自行养老体系,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其错误就在于用现在的收入水平和现在的退休金水平相联系,忽视了30年时间的物价变迁。

再看社保,保费的缴纳标准是根据社会平均收入不断调整的,而收入则是根据物价水平相应变动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水长船高的过程。因而,社保退休金的“成长性”大大高于个人“定额存”。此外,它对用工企业具有强制缴纳约束性,而企业缴纳部分又高于个人缴纳部分,这笔账不能不算。更重要的是,社保与自保并不矛盾,在缴纳社保的同时,个人照样可以自己投资与储蓄,“双保险”何乐而不为?

人们并非不知道社保的益处,但一些人还是质疑养老保险。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正是基于种种不确定与不满意,老百姓才有了“自己给自己养老”一说。这之中,虽有想当然与抬杠的成分,但有关方面也不能回避社保存在的问题。在养老金的问题上,公众担忧有“硕鼠”贪食了它;在养老金上市保值增值上,政府职能部门应谨慎“理财”。毕竟,这是百姓的养老钱。

政府全部负担民众的养老,这是一个不现实的设想。但是,妥善管理、经营好老百姓的社保金,提高政府承担的养老金比例,落实老有所养的庄严承诺,构筑一个坚实的全民养老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政府应想方设法让社会养老保险金更安全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击退民众储蓄自保的荒谬念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