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士风何以怪诞

汉魏晋士风何以怪诞

核心提示:汉魏晋时期,政治、士风、学术相互影响,在强权政治的压力下,士人逐渐从以天下为己任变为只知明哲保身,确实为整体士风衰败之时期。而不重名节的士林风气,也加速了政权的嬗变和王朝的更替。但是被迫游走于政治之外,也促使了士人个体精神的觉醒和解放,促进了玄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之后士大夫政治的成熟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以来,政局动荡,杀戮不断,汉、魏、西晋相继嬗代,忠于故主不接受现政权者都逃不过身灭家亡的命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纷纷屈从于强权,由忠贞不二变为尸位素餐,避祸远嫌。但他们的内心又十分痛苦,愤懑无法言语,故而表现出种种怪异荒诞的行为,并引起了玄学的发展兴盛。

最初对士人的打击,应当源自党锢之祸。朱子《答刘子澄书》第五通云:“近看温公论东汉名节处,觉得有未尽处,但知党锢诸贤趋死不避,为光武、明、章之烈,而不知建安以后,中州士大夫只知有曹氏,不知有汉室,却是党锢杀戮之祸有以驱之也。且以荀氏一门论之:则荀淑正言于梁氏用事之日,而其子爽已濡际于董卓专命之朝,及其孙彧则遂为唐衡之壻,曹操之臣,而不知以为非矣。盖刚大方正之气,折于凶虐之余,而渐图所以全身就事之计,故不觉其沦胥而至此耳!”(《文集》卷三五)余英时认为:“朱子所论党锢前后士大夫精神意态之殊异,甚有见地。此以前士大夫领袖尚具以天下为己任之意识,故其所努力以赴者端在如何维系汉代一统之局于不坠;此以后,士大夫既知‘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其所关切者亦唯在身家之保全,而道术遂为天下裂矣!”

士大夫经过党锢之祸,又历东汉末年之战乱,汉魏之兴替,眼见政治黑暗、经学衰败,自己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不免慨叹悲歌,述说人生无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建安名士”。曹操是建安名士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可谓功业赫赫,然而却仍在《短歌行》中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虽然豪迈,但仍显示出悲情的基调。其子曹植是另一位建安名士的代表。他的个人经历比较坎坷,所以诗文中更是表现出人生无常的感叹。曹植少时“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但文帝曹丕即位后,“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还把曹植贬为安乡侯,对他进行政治上的打击贬斥。“植常自愤怒,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虽上此表,犹疑不见用”,又“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在这种有志不能申、又时时有性命之忧的政治境遇下,曹植感到“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以致最后郁郁而终。

及至魏晋之际,司马氏为了“主魏政”,对支持曹魏的士人大开杀戒,何晏、夏侯玄等一批所谓“正始名士”都成了牺牲品。史载“(何)晏,何进孙也。母尹氏,为太祖夫人。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是曹氏的亲戚,而夏侯氏更是与曹氏“世为婚姻”,他们被司马氏视为眼中钉是肯定的。这期间,大量亲魏的士人被“夷三族”,而他们的其他亲属也多被放逐,士人最终走向妥协。

本文关键词: 赵璐璐 汉魏晋时期 士风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