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你怎么看

“单独两孩”,你怎么看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方面提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一方面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两头相加,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在一定阶段内可使“人口红利”的“尾巴”再长一点。

单独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口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各界关注。据了解,中国大概有2000万“单独”家庭,“单独两孩”政策的来临,让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透露,全市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中,有六到七成想生育“二胎”。新生命的诞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新的景象,而对于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中国,新生人口的适度增长也无疑会给未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能否让人口红利持续?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方面提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一方面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两头相加,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在一定阶段内可使“人口红利”的“尾巴”再长一点。

有人口学专家提出,到2013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也就是零增长,之后将是负增长。2013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转折点。

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指出,“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实施“单独两孩”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调整人口结构上的努力和与时俱进。

“国际社会所称的‘人口红利’,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的一定阶段中出现的劳动年龄人口抚养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率相对较低,从而为经济较快发展提供的机遇。”长期致力于人口问题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桂世勋指出,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通常把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加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后再除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率(即总抚养比)低于50%,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的量化标准。

“我们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在2011年后出现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的负增长、2013年后出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的负增长,但要到2030年左右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才会高于50%。”桂世勋认为,如果我国各省、区、市从2014年起逐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那么由此多出生的小孩将在2029年后逐渐进入15岁,在2030年后进入法定劳动年龄16岁,减慢此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减少速度。

桂世勋进一步指出,假设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回升到2.0,并长期保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在2030年后仍将突破50%,在2050年上升到66.4%。可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比不调整完善现行生育政策更有利于2030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却不能使2030年后我国“人口红利期”持续下去。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当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增加,同时新增劳动力在减少。“三中全会一方面提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一方面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两头相加,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可使‘人口红利’的‘尾巴’再长一点。”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