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革如何落地(3)

民生改革如何落地(3)

核心提示:劳动教养成为一项法律制度,始于195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这项延用了57年的制度即将废止。

如何渐进式延迟退休?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决定》中另一项和劳动力有关的改革。

“以前提‘研究’,这次明确为‘研究制定’,体现了改革的决心,意味着延迟退休进入到实质操作层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延迟退休有两种策略:一是弹性(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二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两者的主要区别为:前者秉承自愿原则,后者则不然。

11月20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决定》内容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分析了延迟退休的背景:“从去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已经进入到净减少阶段,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减少了345万。我们老龄化的程度在逐步强化,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人口政策的调整和退休政策的调整,在这种大趋势下是必然的。”

相较于官方解释,民间有声音认为,推行延迟退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养老金缺口较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1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22万亿元。2011年,全国养老金结余4130亿元,但在剔除高达2200亿元的财政补贴和补缴的1500亿元后,当年收支余额仅为300亿元。再剔除预缴的以及清除的历史债务,2011年养老金结余几乎为零。

在此背景下,郑秉文通过计算提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表示,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说,提出延迟退休是对的,但需要警惕把延迟退休作为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做法。他认为,目前出现养老金缺口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转轨成本较高。就此问题,《决定》指出,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划拨、提高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比例等方法来解决。关键是要政府承担责任,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

除养老金缺口外,也有人担心延迟退休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决定》公布后,有媒体分析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对年轻人的就业冲击。目前,我国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2400万人左右,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1000万人左右。统计显示,每年离退休人员达600万至700万人,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使600万至700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

尽管存在多方质疑,但延迟退休方案已经明确,如何“渐进式”实施成了新的关注焦点。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集了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率先公开。

清华方案提出: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

对于清华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其太过激进,应该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每年增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也就是从今年开始,退休年龄是60岁的加一个月……这样温和地延长。”

朱俊生认为,日本和美国虽然只是延长了三四年的退休年龄,却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过渡,“时间越长,给大家调整的空间越大。”

杨伟民表示:“所谓‘渐进式’,我认为就是一年、几年地逐步提高,比如延迟几个月退休等方式,而不是断崖式的一下子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国外很多国家共同的成熟经验。”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