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方案如何出台 (3)

“单独二孩”方案如何出台 (3)

核心提示:没有出现“抢生、超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城镇人口中有“多子多福”观念的人群老去,错过了最佳生育期,而年轻人有新观念,不愿把精力、财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政策调整将使中国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之间内在相克的关系,让人口政策的调整陷入两难境地。选择必然要面对,而最终结果是,国家并未试点“单独二孩”,而是在调研后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目前,浙江、天津等地均表示将积极落实,尽快在2014年施行。

呼吁已久的“单独二孩”政策正式推出,将对整个社会引发哪些效应?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生育率。“我国总和生育率将有一个相对显著的回升,虽然今后几年回升可能比较快,最高点可能超过1.8,但累计效应释放后,生育率会波动在1.6~1.7左右。”翟振武如此评估。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经高达7左右,人口增长率高达2.5%。上世纪9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下降到2.1以下,并随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继续下降,目前已降至1.5~1.6。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曾经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问题,对当前人口发展利大于弊。政策调整将使中国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分析认为。

目前调整生育政策,虽然只会影响2074年以后的老年人口总量,但是会影响到人口老龄化水平—2030年将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单独二孩”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调作用,但是对远期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下调作用。

今后15年,我国劳动力规模快速下降,而生育政策调整将使新增人口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劳动年龄人口规模,203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8.75亿增加到8.77亿,2050年从7.00亿增加到7.26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经30余年,近4年虽有所下降,但程度有限,仍严重偏离正常范围,目前已多生出2200万至3400万男孩。“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性别一定会相应下降,但未必能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