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周黎安:地方政府改革不能只在收放权上绕圈子(3)

经济学家周黎安:地方政府改革不能只在收放权上绕圈子(3)

深化改革要在制度上引入并保证公众、媒体、网络等社会力量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在完善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体系同时,也应该建立自下而上的考核

中国青年报:官员晋升考核标准是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在学者、媒体的呼吁下,改变过分看重经济增长的考核模式,已经成为公众包括一些政府官员的共识。然而实际中,对这种考核模式的改革却举步维艰(比如几年前频繁见诸报端的绿色GDP如今已鲜有人提及),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强化GDP崇拜的现象。为什么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模式会如此之难?

周黎安:这里有一个大的背景,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压力还非常大。邓小平曾提出,经济增长在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政治任务。这种说法特别对。一方面,近年来,中国改革中所付出的成本,许多都是靠经济增长来解决的;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衰退而引发的就业压力,可能直接转化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力量。因此,如果经济低速增长,对政府将构成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前些年我国的GDP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现在突然降到了7%左右,各方面压力会越来越凸显。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们自身也不愿意太过弱化GDP崇拜。在现有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收入是和GDP的增长紧密相连的。作为地方主要财政来源之一的增值税,本质上就是对经济增加值的征税。GDP增长了多少,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据此估计出自己的财政收入增加多少。一旦弱化了对GDP的关注,地方政府就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在弱化GDP崇拜这个问题上,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博弈。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谁都希望别人先弱化,自己后弱化,他们都坚信总不可能会因为GDP增长快而被处罚。落后地区的官员更会认为,不能沿海和东部地区发展起来了就提弱化GDP崇拜,落后地区还憋着一股劲儿要大干特干呢,要弱化GDP崇拜也应该只是发达地区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长此以往,地方官员晋升考核会不会越来越看重GDP,以至于最终很难改变?

周黎安:不得不承认,我国一定程度上的确有着对以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体系的内生需求,而且这种考核体系更客观化、可数量化,执行起来也更方便、有效。但另一方面,这种考核体系所引发的诸如环境污染、地方保护、腐败、社会公平等问题也不可忽视。对于政治家来说,是否改变这种考核体系、怎么改,都必须慎重考虑、反复权衡上述两方面的因素。所以,改革从来都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政治家具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

中国青年报:您对未来地方官员晋升考核体系的改革方向有什么建议?

周黎安:首先是要完善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当前,在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中,GDP占比过重,其他许多指标不够甚至缺失。另外,当前考核多是一种短期静态的考核,比如考察官员表现,看的就是他三五年任期内财税收入、经济增长情况,很少考察这些发展成绩背后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未来的隐患,比如负债、环境成本,更没有考察当下的增长对以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如果把地方政府比作一个公司,我们都知道,考察公司绩效时,不仅要看它的营业额与利润率,更要看它的负债率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有时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可是现在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只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只有短期静态的考察而没有长期动态的考察。

但是也要注意,完善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时,不是加进去的指标越多越好。一般而言,在政治锦标赛下,单一指标的考核效果最为明显,如果指标太多、太杂,会使得考核目标变得模糊,考核过程变得主观化,从而引发考核效果的失灵与考核过程的腐败。所以像有的地方现在动不动就搞几十个指标的考核体系,是完全不可取的。因为面对这么复杂的考核体系,地方官员将无所适从,最后反而作用有限。

在完善自上而下考核体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自下而上考核体系的建立。相比于自上而下,许多考核内容更适合自下而上。比如公共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表现,其在自上而下的考核中可能就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但是老百姓会对这方面内容有着更为详细的切身感受。如果在这些领域能够把老百姓自下而上的考核监督加进来,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将会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