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关于新型城镇化: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决定精神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决定》关于这方面的精神,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认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要考虑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中国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或者称城乡二元体制),这是我们通过改革要破除的。也就是说,一定要消除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现状,消除户籍歧视,不能再保留城乡居民差别对待。所以说,城镇化最终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中国的城镇化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西方发达国家当初的城市化跟工业化是平行的,城市化的同时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同时就是城市化。西方已经反映出来的“城市病”就是城市变成污染源,城市变成贫民窟。这样就产生了反城市化,即是指:有钱人从城里迁出进入郊区,而穷人继续涌入城里,城里失业增长、环境破坏等等。
中国的城镇化不能这么办。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51%,这个数字并不等于说有城市户口的人有这么多,因为其中包括很多是在城市住了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如果把农民户籍减掉,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不到40%。如果我们的城镇化率以后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美国的城镇化率到90%以上,西欧的城镇化率在8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也有80%左右是城里人,那么可以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情况!现在我们的城市人口有6亿多人,如果将来再增加5亿多人,那么我们的城镇会变成什么样子啊?!土地够吗?淡水供应够吗?很显然,城里人的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做。
基于中国的国情,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是: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老城区就是:要改造历史上形成的城区,把工业污染的企业迁走,要拆迁棚户区,要把商业、服务业搞好。房子拆迁以后盖新的,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居民区。新城区要规划:在城市周围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新城区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有居民,没有居民是不行的。另外,民营企业要进去,个体工商户要进去,一个城市没有民营企业、没有小微企业、没有个体工商户,就成为“鬼城”了。有了民营企业进去,才有人气,晚上路灯一直亮下去,两边的生意可以做到十一二点。新社区是中国的特色。现在,全国各地已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少地区已经有些居民楼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一是园林化;二是循环经济化,绿色经济化;三是公共服务到位,建立各个公共设施;四是城乡社会保障走向一体化;五是从村镇管理变成社区自治。到那个时候,新社区就跟城镇一样了,它是未来的新城镇。如果那么多人都挤到老城区不行,涌入老城区加上新城区也不行,要大批分流到新社区,这就是“就地城镇化”。这是可行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