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理解“为人民币努力加油”(2)

【案例】如何理解“为人民币努力加油”(2)

那么,孩子为何会有为人民币而努力的理想呢?

孩子的理想货币化,是大人的世界过早地照进了孩子们的心灵。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在拼命地追逐人民币,于是让孩子看到在家庭、在社会中金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社会上弥漫着“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信条与实用主义,让人民币显得无所不能。这实在是让浮云遮住了孩子们的眼睛。人民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人民币也解决不了很多问题。钱不一定能买来幸福,甚至买不来亲情、友情。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关心家庭的和谐,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其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孩子们的理想被货币化,该正视,该教化,该纠偏。

一则,要早些教会孩子们正常的财富观。生活离不开钱,孩子也一样,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应教会他们如何理财,有一个正确的财富观。这比放任与故意回避金钱重要。

二则,不要用金钱来衡量孩子的得失。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和一些学校,对孩子的得失许以人民币的奖励或惩罚。诸如,有些孩子考试考出了好成绩,家长便奖励多少钱。有些学校对迟到、违纪的学生,不是说服教育,而是以罚款代之。这些做法,无疑让孩子过早地以为做什么事情最后的衡量标尺都是金钱。对此,需要加以克服、规避。

三则,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获得多少人民币,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哪些服务。

四则,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需求,不要以钱来打发孩子的愿望。有些东西对孩子来说比钱重要,也比家长牺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而赚取更多的钱更重要。家长应在在孩子成长上多花一点时间,与孩子多一些交流,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周国平曾说过,“金钱和成功不是最好的东西,它们本身还不能成其为幸福,还有比成功和金钱更好的东西,幸福的源泉在那里。是什么呢?第一是生命,第二是精神。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不一定要立志成为这个家,那个家,但一定要尊重生命,并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能眼中只有钱。

“为人民币而努力”,货币化的理想是危险的,也会害了孩子们!

谁让小学生毕业留言变为世俗“流言”

当我们通过网络漫画,搞笑视频来毁我们的童年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孩子已经失去了应该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那个时期的童趣和天真了。形成了一种不成熟的成人的思考方式。笔者认为这与孩子受成人世界、网络世界、电视媒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现在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创新。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就越来越多。这就难以保证孩子看到的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是否积极向上。孩子的好奇心也就驱使他们去认识那些他们不懂的,不了解的。处于小学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他们的行为思考也就受到网络和电视上的舆论,流言的主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的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把孩子扔给老人和学校。当孩子出现困惑时,不能正确的引导。和孩子平日里的接触较少,也就导致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的变化。学校的老师也有失职的地方,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的职能应该是引导他们慢慢的接受世界,认识世界,形成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些动手能力。学会做人,明白道理,明辨是非。但现在有几个学校是这样呢?在一些私立学校,攀比之风盛行,这是极不好的。

出现这样的事情,社会是要负担一定责任的,首先,网络流言铺天盖地,孩子不能好好地去识别,只能全部接收,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疏于引导。影响孩子的健康,快乐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