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理解“为人民币努力加油”(3)

【案例】如何理解“为人民币努力加油”(3)

“为人民币努力加油”:担忧不如自省

或许是为了好玩,或许是恶作剧,但将“为人民币努力加油”之类的话写进了同学的毕业留言册,还是让成人目瞪口呆,毕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成人化”、“世俗化”的消极价值观,不该是一个小学生所拥有的。如此人生观出自在孩子身上,大人担忧是必然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自省。

孩子的“庸俗、功利、世故、消极的价值判断”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现实的“观察”。几年前,记者在采访一所小学开学日时拍下的一段视频:面对记者关于“长大后想做什么”的提问,小学生们畅谈“理想”,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想做官,记者问做什么样的官,女孩说:“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小学生的理想是当贪官,当然让我们无法接受,可贪官有很多东西,难道错了吗?恐怕这个小学生还真看到过。

“为人民币,努力、加油”的“毕业留言”很雷人也很荒唐,可病根却不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成人的翻版。正因为看到“人民币”的作用,正因为看到有钱人的威风,他们才会祝同学“为人民币,努力、加油”。这种认知是基于一种生活经验,且这种生活经验也绝非一次两次的重复。人的一生之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金钱却不是万能的。对于孩子这种偏差的“金钱观”,需要引导,需要教育,把孩子朝着“正能量”方面引导。据了解,校长建议六年级各班准备一次班会,以毕业留言为讨论主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让孩子明白如何通过留言留下一份感动、留下一份同学之情,留下小学六年时光、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如此“正面导向”,固然能够立即扭转“毕业留言”的“负能量”,但隐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灰色价值观”又如何能够马上褪色呢?

身教重于言教。有时候言语是苍白的。当一所学校老是在算计如何多掏取学生的钱;当大人平常谈论的多是金钱;当社会流行着以金钱论英雄,孩子又如何不欢呼“为人民币,努力、加油”?与其担忧,不如从自身做起,当大人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孩子也会跟着拥有。否则,高喊“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长大的孩子会成什么样子,其实现在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启示与思考】

面对这些“拜金主义”味道很浓的毕言赠言,别说是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盼生成才的老师,就是局外人,也倍感尴尬。这些臭乳未干的小子竟然一心钻进了“钱眼”里,谁能不震惊?

或许我们完全不必把小学生心中的“为人民币努力加油”视为洪水猛兽。可能是为了好玩,可能是恶作剧,才会将“为人民币努力加油”之类的话写进了同学的毕业留言册。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无需简单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动辄上纲上线。

当然,“为人民币努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些孩子对财富的向往。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成功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诠释,学生们的偶像也不再局限于科学家、航天员、解放军,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知名企业家开始被更多孩子树为榜样。事实上,追求个人财富和为社会作出贡献二者并不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今天的人们早已不再羞于谈钱,而开始大大方方地追求高薪职位、谈论理财投资,小学生受成人影响,视金钱为万能,有人从小想去当官、经商、发财,实属正常,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能当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老板、好明星,勤勤恳恳去致富,干干净净赚大钱,又有何不好?果真如此,我们鼓掌还来不及呢。

另一方面,在这些一心向钱看、向权看,希望长大后当官、经商发大财的中小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跟在别人后面瞎起哄而已,图的是稀奇好玩,内心并不真的就立下了如此“壮志”。即便有人表露的是真正的心声,那也不足为惧。只要我们加强教育和引导,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这些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他们的理想自然也会随之调整。这些孩子最终成为什么人,现在的“理想”显然不能说了算。

怕就怕一些老师、家长面对孩子的“另类心声”、“另类理想”,不是为终于发现思想品德问题而高兴,然后循循善诱,加以矫正;而是当头棒喝,视之为魔鬼。那样,孩子们反而会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越走越远。

当然,面对一些青少年受世风影响,出现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可怕现实,我们每个成人都应进行深刻反思,并努力改变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成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身教重于言教,如何引导孩子们接受世界,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每一个成人思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