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微访谈】周宏春:保护环境必须在污染发生之前

【独家微访谈】周宏春:保护环境必须在污染发生之前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当我们回顾这些年的发展之路,辉煌之外,曾经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亦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2012年冬季华北地区连续的雾霾天气,人们蓦然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几乎难以忍受。

周宏春头像

长期的雾霾天气让蓝天白云成为大家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和期盼,人们常常感叹: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蓝天?越来越多的口罩挡住了人们的笑脸,雾霾给人们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为当今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环境的持续污染是不是已经让我们难以感觉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了呢?谁在为环境污染埋单?怎样才能治霾不靠风?首都专家微博群、宣讲家网站共同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周宏春做客微访谈,期待你的参与!

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当我们回顾这些年的发展之路,辉煌之外,曾经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亦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2012年冬季华北地区连续的雾霾天气,人们蓦然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几乎难以忍受。

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周宏春教授认为,首先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将污染隔绝在其发生之前。其次,依靠绿色科技,升级产业模式,发展环保产业。第三,完善环保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让排污者感到疼,觉得治理比罚款划算。”

目前,国家已经大气污染治理列入十年计划,中央政府已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尤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周教授认为,从外国环境治理经验来看,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只要政策能得到落实,与此同时,加强公众的环保参与度,“国家政策的推动与公众的积极行动相结合”,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快速恢复并非难事。当然,先污染后治理并非根治之道,防范于未然,才是长久大计。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