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清华大学演讲,演讲的过程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语,赢得了满堂彩,她对中国文化的熟悉,震撼了广大清华学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讲述了自己早期的不幸以及后来成长转变的过程。究竟是什么引领着她由悲观走向乐观,由绝望走向希望,从平凡走向卓越?
朴槿惠最困难的时期是父母遇刺身亡的时候,她个人也险些丧命,几乎悲痛欲绝,倍感生活无望。在她人生最低谷之际,她接触了中国哲学。特别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成为指引她奋斗的“生命灯塔”,引领着她自信地走向了宏伟的未来和宽广的世界,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由此,笔者联想到读书的话题。我们经常提倡领导干部要读点书,到底要读哪些书呢?笔者以为,起码要有“三读”。读点哲学,特别是要读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读点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读点名人传记,特别是那些影响世界、启迪心智的名人传记。从这三类书籍中汲取智慧与营养,拓展思维,加强修养,提升能力,为推动当前的大发展大变革打好坚实的哲学基础、历史基础和人文基础。
读点哲学会更聪明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智慧学,是方法学,是认识论。人一旦有了哲学思维,在根本立场、根本信仰、根本观点问题上就有了基本保证,在“反四风”活动中就会有底气有决心。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像唯物论、辩证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这些都是管长远管根本的。领导干部把这些基本原理搞清楚了,就能树立起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般不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遇到风浪也能站得稳,遇到问题也能想得通,遇到诱惑也能顶得住,遇到矛盾挫折也能化解得了。比如,读懂了唯物论,就会明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从而在面对诱惑时,不心存侥幸,不铤而走险,不越雷池一步。读懂了辩证法,就会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克服“不捞白不捞”的狭隘偏见,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止于红线。领导干部一旦贪污腐败了,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组织不知道,人民不举报,没有被处理,也仍然会付出一定代价。那就是自己惩罚自己,良心受到谴责,道德受到批判,精神受到折磨。学了历史唯物论,明白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就能树立群众观点,就会在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中,自觉到群众中去接地气,乐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勇于接受群众监督,防止和克服“四风”问题就有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