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全面深化公车改革的前站(5)

【案例】“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全面深化公车改革的前站(5)

其次,要防止一些地方官员向企业“借车”,自我提高用车待遇。

其三,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后,发放交通补贴的补偿性制度必须严格遵守规范。

除此之外,任何公车改革举措要想有效推进,都必须创造条件完善监督。监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监督,比如在车上安装GPS定位仪或北斗导航仪,随时记录行车线路,可以发现公车是否在办公事;另一种是给公车涂上醒目外观,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以公众监督为主,内部监督为辅,公车改革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车轮上的腐败”如今已经成为影响官员形象的负资产,领导干部们如果能转变心态,以实际行动配合和推动公车改革,或许也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积极救赎。

【启示与思考】

公务人员配备公务用车,只是代步工具,方便开展工作,但在有些人眼里,公车却成了身份的象征,于是“坐好车”“坐豪车”成了某些干部“面子工程”的一部分。超标公车为何屡禁不止?这与官员的“摆阔”思想、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都有直接关系。有人举报的,大众知晓了,相关部门查处了;无人举报的,又有多少违规豪车存在,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杜绝违规豪车刻不容缓。

一方面,政府部门更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执法部门也要一视同仁,切实做好监管,让任何违法违规事件都不要逃过自己的“法眼”。只有用车者和管理者同时敬畏法度,依法行政,才能让政府部门风清气正,才能在人民群众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只有国家加强对机关事务的管理立法,才能让某些部门无空子可钻,真正成为服务部门。

另一方面,要杜绝此种现象,需各方各界共同努力,一是要先对人防办和交警部门完全“追责”。二是要对相关负责人严厉处罚,彻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制度的管理实施。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杜绝公车超豪华配置。此次,《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带来的最大的结果,就是公务用车的数量要大幅度削减。交通执法部门也应加强管理,依法尽职履职。四是要解决少数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为官理念,把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造福一方的平台,而不是一件闪亮的“锦衣”。全社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对于违规使用公车的行为进行全民监督、全民批判,使之无处遁形。五是要强化监督,充分运用社会舆论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扼杀此类现象,还公众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和谐社会。

总的来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次触动了“公务用车”这根敏感神经,更加明朗化地提出了“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说法,这很明显是在向公众释放公务用车改革的一个积极信号。

为此,笔者认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为公车全面改革打前站、开路,同时也意味着推进公务用车全面深化改革为期不远。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