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伯母杀婴案:“伯母”何以变成恶魔?(2)

【案例】伯母杀婴案:“伯母”何以变成恶魔?(2)

原因解析

自我修复调适能力不足  成人用害孩子宣泄仇恨

一幕幕血腥暴力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家住上海浦东三林镇的家长李群说,孩子是最需要保护的家庭成员,动辄把孩子变成家庭矛盾的牺牲品,只能说明成年人的软弱和变态,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蛮横霸道。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吴国宏认为,从近两年发生的数起因家庭纠纷伤害孩子的事件看,加害方的仇恨极少针对孩子,而是将其视作“炸弹”,通过伤害对方最珍视、寄予最多希望的人,来达到泄愤或报复的目的。

“成年人的问题需要成年人自己解决,而不是将孩子作为发泄工具和出气筒。”吴国宏坦言,发生如此家庭悲剧既有个别家庭成员性格、心理的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问题的积累和作用,人们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普遍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全社会应共同探索可行途径,为一些社会负面情绪增加“出口”。

专家呼吁

关注外来务工者心理  干预疏导“高危”家庭

记者从研究者和社区工作者处了解到,一些由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组建的家庭,往往更容易出现家庭冲突或纠纷,又因为时常忽视对孩子的监护,增加了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

上海市静安区培德居委会负责人张瑛说,一些来沪务工者迫于生计,挣钱养家非常辛苦,照顾子女总是力不能及。“不少孩子处于‘散养’状态,一些沿街店面又常是内外敞开营业,都给孩子安全造成很大隐患。此外,客观上说,有些年轻父母缺乏对家庭成员相处之道的了解,解决矛盾的能力也不足。个别家长甚至还存在把孩子视作‘私有财产’或‘附属物品’的思想。”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章友德等专家呼吁,必须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其家庭纠纷的介入和疏导机制。“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平等而珍贵的生命。”避免让孩子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除了传统家庭价值观教育外,更需要社区给予实质的支撑,比如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尽早发现并对一些“高危”家庭进行干预,确保孩子的安全。

亲伯母何以变成杀婴分尸的恶魔?

这起惨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数月前的山西挖眼案,凶手同是伯母,受害者同是孩子,同是因为家庭纠纷,同样是极其残忍的手段……当孩子成为泄愤的工具,人伦悲剧就不断发生。当亲人瞬间变仇人,孩子失去生命,伯母受到法律严惩,、一个家族从此走向无法逆转的悲剧,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不安,所有的不解都让人忍不住追问:到底为什么?

孩子无疑是最可怜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容不得人们慢下脚步休养身体,涵养心灵,纷繁复杂、无法遏制的欲望都让潜伏于灵魂深处的人性之恶蠢蠢欲动。就在家人近在咫尺的忙碌中,纯洁的孩子被自己的亲人扼杀在睡梦里。不知道在伯母下手之际,他纯真的脸庞可曾引起凶手的恻隐之心,而孩子失踪后的全城搜寻,是否让她后怕和痛悔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